翻看着小邹盗窃案卷宗,我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小邹是一名在读高中生,父亲是国有银行领导,母亲是三甲医院的医生,这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家庭。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境不错的孩子,却偏偏逃学、混社会,最后因参与团伙盗窃摩托车被公安机关移送我院审查起诉。
2017年8月,我见到了小邹。他穿着一件破烂发黑的白色背心,一条沾满油渍的黑色短裤,一双黑色夹脚拖鞋,低着头来到了我们未检科。我刚想和他打声招呼,就听到“呼”的一声响,他身后办公室的门被人一把推开,小邹父亲黑着脸走了进来,小邹母亲怯怯地跟在后边。我连忙把这带着愤怒、委屈、无奈情绪的一家三口,请到了旁边的“心禾”工作室,并对小邹进行讯问。
讯问过程中,小邹一直流着眼泪。当我问他现在住址时,他拒绝回答,说不想让父母知道。这时他的父亲一声咆哮:“有本事你死在外边,永远不要回来!”小邹哭得更加厉害,“我死也不用你管!”讯问几乎是在他的哽咽声中完成的。看着小邹痛苦的表情,我有些心痛,看似优越的家庭环境,却造成他情感世界的贫乏。
鉴于小邹的认罪悔罪态度很好,又是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我院决定对小邹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公开宣告那天,小邹和父母早早来到检察院。这次小邹穿着简洁干净,眼睛炯炯有神,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父亲虽然还是面容严肃,但也稍有缓和,看得出对小邹还是寄予了很大期望。
公开宣告后,小邹母亲告诉我,小邹最近表现很好,也回家住了,并主动要求回学校继续读书。
从法律角度来讲,已经解决孩子犯罪的果,而导致孩子犯罪之因,却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小邹说父亲望子成龙,对自己严加管教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父亲平时和他的交流中,总是伴随着贬低、责怪和辱骂。他不上学、不回家、混社会,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抗”父亲。之后的多次回访中,我经常与小邹父亲聊起孩子真正的心声。很欣慰,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在尽力弥补曾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怎样对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会怎样对父母;父母经常有负面情绪,也会给孩子传播负面情绪;父母积极向上,传递给孩子的也一定是鼓励与支持。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会代际传递下去。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们也一定要做好自己。
(口述人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