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民族资产解冻"诈骗重现 "爱国联谊会"组织30人被诉
2018-08-13 15:26:00  来源:正义网

  正义网南充8月11日电(记者刘德华 通讯员郭林 王思卉)“我是中华民族爱国华人联谊会西南分会会长,我是受人之托在救济扶贫……”7月31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法院庭审现场,一特大诈骗案被告人邓某某在最后陈诉时,仍执迷不悟地对他从事的“职业”坚信不移,深陷在自己苦心经营的“爱国联谊会”这一巨大谎言中。直至此案,这已是现年71岁的邓某某第三次因诈骗罪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每一次他都会以捍卫民族大业、救济穷苦大众等理由为自己开脱。

  蒋春华(化名)是四川省营山县的一名村医,古道热肠,医德颇佳,当地的村民们一提到她都交口称赞。2015年,蒋春华正在给村民们看病时,一名头发有些花白的男子走进了她的诊所。该男子就是邓某某。邓某某谎称是国家干部,1986年受宋庆龄委托创立中华民族爱国联谊会,现有自唐代以来存放在海外银行的大笔资金被冻结,需要召集一批会员共同筹集资金,用于打通关系将资产解冻,成功后每名付出资金的会员都能获得高额回报,这次过来主要是宣传这个惠民政策。

  刚开始,蒋春华和前来看病的村民略显迟疑。邓某某见状,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摞卡片及印有国务院和财政部公章的红头文件,并谎称卡片是由联合国监制,国际通用。只要办卡,即可入会,会员生病住院的医疗费由国家承担。面对邓某某的信誓旦旦和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在场村民纷纷响应,主动要求入会。蒋春华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从邻居和亲戚家东拼西凑了6500元,办理了所有卡片中最顶级的金卡,因为邓某某告诉他金卡会员会有1500万元的回报。

  让蒋春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骗局。所谓的“爱国联谊会”和民族资产解冻都是邓某某等人虚构的谎言,原本等着高额分红的蒋春华,在被邓某某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和亲戚邻居的不断催债下,方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事态不对的蒋春华在女儿的陪同下向公安局报了案。

  然而,蒋春华并不是此案的唯一受害者。营山县检察院在提前介入该案侦查的过程中,发现以邓某某为首的“爱国联谊会”实质是一个层级分明的特大诈骗团伙,由邓某某担任会长,下设十余名副会长及片区负责人,均谎称是皇族名门、革命后人,并以资产解冻、利润高额回报为诱饵,分别在四川省内各地市及周边省市发展会员,再以传销模式对会员进行洗脑管理,促使受骗者继续传播、拉拢亲友,通过关系链扩散,裹挟更多的受骗者入局,坐收渔翁之利。在邓某某等人的语境里,会员是“不穿军装的战士”,是在铸造抵御外敌的“经济长城”,是在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截至案发,邓某某等人发展的会员多达两万余人,骗取会费400余万元。

  庭审现场,以邓某某为首的30名被告人密密麻麻坐了三排,大部分都是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人。有的是在家种田的农民,有的或是退休赋闲,甚至有的是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都是从一名被骗者最终演变成了骗人者。仅是起诉书,检察官就宣读了一个多小时,案卷堆在地上足有一人多高。据了解,该案被告人数量是营山县类似案件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检察官指出:“民族资产解冻”这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混合型犯罪,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不法分子谎称历史上各朝代灭亡后以及国民党溃败台湾时在大陆和海外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形式实施诈骗。同时,他们会以“民族资产解冻”为噱头,虚构“养老”“扶贫”等民生和重大项目,许诺巨额回报来迷惑受害者,并引入传销手段进行宣传洗脑和大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曲解国家政策等,以达到最终骗取钱财的目的。他们还会运用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建群,在群内营造高收益、高回报等假象来诱骗受害人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网银打款或转账,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

  同时,检察官提醒:低劣的骗术屡屡得手,并非骗术有多高明,只是骗子利用了人内心的一丝贪念。不贪为宝,贪则取危,天上绝不可能掉馅饼,增强防骗意识,杜绝上当受骗。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