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时间之书》读后感
2018-02-27 15:38:00  来源:高邮检察  作者:俞颖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儿时常常会唱的歌谣,关于二十四节气,我所知道的也仅仅是这首儿歌和饮食习俗,如立春吃春饼“咬春”等等,除此之外,不辨菽麦的我一无所知。所幸我遇到了余世存先生的《时间之书》,它让我懂得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故事,更明白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古人将一个太阳周期从春夏秋冬四象,到八卦八节,再到二十四节气,太极生分得越细,意义越明确,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和人提出了要求,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农民依此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例如“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就是告诉农民在立春的时候就要为种地做好准备,“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则道明农民如果偷懒放假将不会有收成。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都在提醒大家注意要做的事情,用两个字,娓娓道来该干活了,如今不劳作,待到秋天可就要无收藏了。节气不但是先民安身立命以求温饱的参照,也是与所有人相关的生命要求。人需要顺时、得时,也可以逆时而动,但不能失时。古人行军打仗,讲究天地顺时而动,所以四时不会犯错;圣人顺天应地而作为,则刑罚清明而万民服从。中国人将“春秋”这一时序当做时空,当作历史,“万物聚散都在春秋当中”。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古人讲,大道为自然。最自然的,乃是踩着时间的鼓点,做一个合乎“时间韵律”之人。科技发展使我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一天之内从地球的这边飞到那边。但冥冥之中我们仍然与世间万物存在某种牵连,归根结底我们仍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得面对自身。人是此时此地的存在,人的身心仍有生物钟,如果时间感丧失,生物钟紊乱,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就会出问题,譬如我们坐飞机出国,需要倒时间差,不然整个人都不对劲,无精打采的。又如有些年轻人喜欢宅家里上网冲浪、熬夜刷微信,对时间就没有感知,对自然规律更一无所知,生活跟不上时间韵律,虽然年纪轻轻,却身体孱弱,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身体素质,都跟年龄不符,这就是没有把时间当朋友的结果。 

  时间感对现代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健康方面的,也是人生幸福和意义方面的。当今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将我们的时间切分成更小的单元,从周例会制度到每日工作计划,我们对时间功能的利用已经细分到更小的单位,真的是分秒必争!正是这种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焦虑之中。我们对阅读焦虑,书架上的经典著作读起来太累,取而代之是碎片化阅读,诚然我们获取的知识比古人一辈子获取的都多,但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智慧,我们很少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创造。我们对结果焦虑,在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在焦虑最后能不能成功,就好比农民在播种的时候就焦虑收成问题,作者在书中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对此我深以为然,我们现在的工作角色是检察官助理,要协助员额检察官办理案件,但这何尝不是在平整土地呢?从阅卷到提审到写起诉书到开庭,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在用心耕耘,无论是刑法理论还是诉讼规则,每一种知识的储备都会转化为办案的智慧,我们做好当下,便是未来,并没有什么需要焦虑的。 

  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读懂他,你就会有智慧,才不会那么焦虑,才能解决问题。让我们像祖先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去欣赏时间的魔法,收获时间的粮食! (文/俞颖菲  高邮检察院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