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绿色理念,由各级环保部门牵头宣传部、经信委、司法、国土、水利等单位,组织专家和普法志愿者深入4500多家企业开展环保领域德法系列宣传场场爆满。
为发挥德治与法治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作用,今年以来,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原则,省司法厅、省法宣办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主题活动。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引下,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实施的“倡导绿色出行、打造绿色企业、建设绿色村居、共创绿色校园”等四大行动在全省上下持续推进。
“开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引导企业和城乡居民增强环保意识,还百姓绿色家园,还大地以绿水青山。”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柳玉祥表示。
倡导绿色出行
公众低碳生活成风尚
拥抱健康生活,倡导绿色出行。4月28日上午,盐城市盐都区法宣办联合区交运局、教育局、疾控中心、环保局等局机关以“绿色出行·万步有约”为主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户外健步走活动,引来沿途市民的驻足观看。
“这是我省司法行政机关传播低碳理念,争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践行者的实际行动。”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武林介绍,为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全省围绕文明交通、文明排队、文明旅游等内容,把法治宣传教育与环保节能、文明绿色出行理念教育相融合,认真开展《公路法》《旅游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运输条例》等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遵守交通法规,履行绿色责任,践行绿色生活。
常州市司法局联合宣传部、公安局等部门联合组建城市交通出行委员会,通过开展文明出行、法治养护、礼让行人等12项措施,打造“绿色法治示范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压降交通事故发生率。
无锡市针对各外卖公司快递员送件时为抢时间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边打电话边开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对快递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与外卖公司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
南通市确定“倡导绿色出行”行动6大类11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交通运输局、公安局、旅游局、文广新局等部门。
泰州市开展“低碳公交,绿色出行”惠民活动,鼓励群众选择公共交通,落实1小时公共汽车免费换乘和1小时内公共自行车免费骑行政策。
各县(市、区)积极借鉴宿迁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经验,倡导绿色出行、公众低碳生活。邳州市强化“三小”车辆整治,每月举办“文明交通大课堂”。淮安区组织12348法律服务队成员、普法志愿者等举办全民健步走大型公益活动。东海县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深入街头、车站、景区和学校等开展“四深入”活动。一系列接地气、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根植群众心中,使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蔚然成风。
打造绿色企业
企业保护环境助发展
签订创建绿色企业承诺书;向企业赠送环境保护、法治书籍等具体举措;以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为抓手,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
连日来,全省各级各地在开展“打造绿色企业”行动中,宣传普及《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江苏省地方性环保法规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如同春雨,已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徐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经信委联合开展“送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泰州市组织普法志愿者、普法社会组织进企利用本地环保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以案释法”,强化企业负责人依法经营、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环境保护意识内化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认同,外化为依法绿色生产的自觉行动,法治宣传教育必须定向发力,精准滴灌。”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李长山认为,打造绿色企业,助推新时代企业发展,必须围绕污染物排放治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修复等环保的问题,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构建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法治保障、信息共享、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体系。
不仅如此,各级各地由社会组织、公众代表、志愿者、基层环保协管员等组成环境监督员队伍,参与信访处理、环境执法、案件审议、环境维权等过程,赋予公众在项目环评、验收、处罚等方面的监督权,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舆论场。
建设绿色村居
整洁优美村居赢点赞
垃圾分类投放,雨污分流输送,畜禽养殖规范有序。5月14日,记者在扬中市新坝镇联盟村看到,村道整洁,环境优美,村广场宣传栏里张贴着村规民约、化肥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乡村建设等宣传海报。
“以前村里污水乱排、垃圾乱堆、农药滥施现象严重,实施‘建设绿色村居行动’后,村民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文明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联盟村乡贤会成员谢老师说。
主打生态牌,建设新村居。记者了解到,联盟村只是我省“建设绿色村居”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大力实施“建设绿色村居”行动中,全省各地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作用,以村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处置等为重点,精准推送相关法律法规;把推动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发挥乡贤会等社会组织教化劝导功能,开展道德讲堂、普法志愿者环保行、绿色生活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传播环保知识。
连云港市组织全市各乡镇文艺创作团队,将法治理念、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秸秆禁烧等内容融入地方特色工鼓锣、琴书、快板等民间戏剧,开展文艺巡演,使德法宣传渗透百姓生活。
不仅如此,各县(市、区)还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推进。无锡市梁溪区在各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中持续推送与绿色环保主题相关的法律知识,由社区法律顾问及时、专业解答辖区群众提出的违章占道、小区养鸡和无主垃圾等日常实际问题,达到“回答一问、影响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苏州工业园区推广垃圾分类“互联网+”模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称重智能登记、赚取智慧积分、实行智慧兑换,激发居民的分类热情。
共创绿色校园
生态环保理念润心田
4月3日上午,宜兴市境内的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一间教室座无虚席,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后,137名学生在“争做崇德尚法好少年”的横幅上签名承诺。
“引导青少年崇德尚法、向上向善,弘扬法治社会新风尚,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责无旁贷!”主讲人肖老师在学生签名后告诉记者,为配合无锡市实施的“共创绿色校园”行动,他们重新修订法治教案,把道路交通、环境保护、节水护水、食品安全等法律知识融入其中,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全省上下以实施“共创绿色校园”行动为主线,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进教材,激活“共创绿色校园”一池春水。宿迁市持续开展“崇德尚法”进校园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把“共创绿色校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意识。苏州市教育局与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力量编写学前环境教育读本,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环境教育读本全覆盖。
为持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以“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标语横幅及宣传画,遍及全省城乡1.3万个法治文化阵地。“倡导绿色出行”“打造绿色企业”“建设绿色村居”“共创绿色校园”等四大行动的实施热潮在全省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根本动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绿水青山的美好图景正在江苏大地徐徐铺展。□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雷纳君 本报记者 施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