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千百年来,端午节日与端午文化绵延不绝。“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的传统文化观。
又是一年端午时。几千年来,端午从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说起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传说”, 因此,端午节常常又被称作“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等等,但其中纪念屈原是最广泛、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不忍睹祖国被侵略,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显然,端午节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传承着爱国主义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曾说:“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传统文化,它是区别于这一民族与另一民族的永恒标志,是支撑这个民族脊梁的精神。”端午文化传承千年,提及端午,人们总会把它跟包粽子、做荷包、赛龙舟联系在一起,这些习俗在经年累月的沉淀后已成为这个中华传统节日不可割舍的印记。可以这样说,端午节能够延续两千多年传承至今,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不断融入时代的意义。同时,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是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载体。正因为此,我们看到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和清明节、中秋节一起被规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凡此种种都体现了从国家层面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的重视和传承。由此也不难看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这既是端午节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
饱含家国情怀的文辞,以及背后共同的文化血脉传承,正通过端午这一厚重传统节日,润物无声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唤起我们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涵养和庚续我们深藏于心底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情怀是端午节的主旋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所以彪炳史册,不仅在于他的词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在于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愤世嫉俗的坚贞气节。而今舌尖上的端午,既包含着家的味道,也蕴含着国的情怀,我们不仅需要舌尖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充盈。因为每个传统节日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是先祖为我们留下的一笔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后人,传承好、弘扬好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今天,面对中华本土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的自由融合和交锋,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更当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珍视、热爱、拥抱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并提高传统文化情怀和品位,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怀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定,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能早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