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出版。新书记述爱因斯坦1922年10月到1923年3月的亚洲之旅,以及他在此期间的一些思考。此书编辑罗克斯伦茨表示,爱因斯坦旅行日记中的很多言论让人不快,尤其是涉及中国的部分,“这些言论和爱因斯坦的伟大人道主义者形象对比强烈”。“种族歧视是白种人的弊病”,曾发表这番言论的爱因斯坦,在私人日记中将中国人形容为“勤劳、肮脏、迟钝”。他写道,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着吃——就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且一本正经。他说:“就连中国的孩子们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呆头呆脑。”他还说了一些种族歧视的话。
作为中国人,我当然为此而难过,念及爱因斯坦本人就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更是觉得讽刺。
1921年,也就是爱因斯坦访问中国的前一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也来到中国。芥川从小爱读《唐诗选》等中国古典文学,向往中国、憧憬中国,可以说中华文明是他心灵的故乡。然而唐诗所咏唱的是盛世中国的景象,而他所看到的那时的中国让他大失所望:脏兮兮、相貌丑怪的黄包车夫和苦力们;飞扬跋扈的英国水兵;在长江江面上实弹射击的美国炮舰;马路边柳树枝上挂着犯人首级的郑州;黄尘滚滚、天空呈柠檬色的洛阳;呈铁锈颜色的长江水;在芜湖的街道中央撒尿的猪;上海城隍庙湖心亭池子中呈病态绿色的水,以及把一泡满满的小便斜斜地射入池中的中国人;因患梅毒而全身不长一根毛的镇江的狗;浔阳江上木造的军舰;中国人一个不让进、只有外国人可以进去的“公共花园”;除了味觉之外,其他任何感官都无法得到满足的中国菜馆。
芥川龙之介是爱中国的,也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特别是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他的失望里包含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
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再来看爱因斯坦和芥川龙之介对当年中国的描述,我们除了难过(就像想到祖辈的生活曾经如此悲惨,我们也会感到难过),更多的是自豪。于是我想到,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感想,但可以改变我们的风景。若是再来中国,爱因斯坦可能会想收回他那些种族歧视的话,而芥川则可能会感到欣慰,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风景让他们看了仍是大摇其头,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