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暮然回首,进院工作已是十二个年头。回想刚从学校毕业时的青涩、单纯,到如今过了而立之年直奔不惑时,才觉得岁月如陈年老酒,我已在扬州检察院这个大家庭中成长、浸润,度过了人生踏实而又珍贵的青春年华。
我于2006年考入扬州市检察院工作,当时在反贪局、民行处各简短见习半年时间后,被定岗在办公室,做文秘工作。这个岗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写材料的”。对于这样的安排,当时我十分忐忑,因为对于写公文我总是充满了“敬畏”,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加之自己在文字上又无特别爱好,对能否胜任岗位要求内心充满了疑虑。就这样,我就像赶鸭子上架似的开始了文秘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扬州火炬传递担任志愿者(右一为作者)
刚开始,面对毫无头绪的公文,我想出来的唯一招就是“研”。我找来上级各种领导讲话稿、编发的信息简报,从行文用字到谋篇布局,仔仔细细地揣摩体会。记得刚开始时,也是生硬地模仿,凑凑合合完成任务。看着前辈写的稿子“胸藏万汇、笔有千钧”,我挺佩服的,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要像他们一样“提笔如有神”、成为单位的“笔杆子”才好。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也让我找到了在这个岗位上的目标。
就这样,我静下心来,潜心的学习、研究、练习,不怕爬格子的寂寞。从开始的动态性信息,到一些重要的活动简报,再到慢慢地尝试写一些小的领导讲话稿,一点点积累,以及领导、前辈们手把手地指导。慢慢地,我似乎找到了一些门道,知道了一些写公文的套路。2010年,我负责起草全市检察工作总结,第一回写这样的大稿,激动之余感觉责任重大。我全面收集资料,仔细梳理归纳,遇到难处就虚心请教。写的过程经历了许多困惑和焦虑,最后终于按期完成了稿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那时,我才感觉如释重负,看到自己有了进步,十分欣慰,也觉得自己对公文写作总算入门了。
△2008年,在社区开展检察机关青年志愿者法律咨询(右一为作者)
自此以后,我开始承担院里重要文稿的起草,从总结报告到工作部署、到领导讲话,继续在摸索中前进,在承担一个个文稿任务中练习写作能力。实战中的锻炼最能提高人。我写的稿子逐渐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自己也增强了自信。2013年7月,我被借调到高检院国际合作局帮助工作,这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期间,我除了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就像一块海绵,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于是我每天下班晚走一个小时,用来读书阅报、浏览高检院、各省级院的文稿、信息简报等,努力提高自己的站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这段时间的借调,给了我丰富的给养,让我坚定了对检察事业的热爱,我在内心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为检察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2014年初,回到扬州后,恰巧赶上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市级机关开展,我被抽调到院活动办专门负责各类综合文稿起草。我把自己满腔热情投入专项工作,短短半年时间,起草专项活动部署讲话、总结讲话、党组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等各类重要文稿、简报29篇,多篇稿件被省、市级报刊刊发。其中起草的党建工作材料《坚守阵地,坚强党性,打造一支过硬的检察队伍》被省级机关工委《工作与学习》刊载,还吸引了省级机关工委的同志专门前来调研。
△2012年10月,参加西北政法大学高层次培训班
在办公室写材料的日子有苦有乐,有人总结写材料共有四“苦”,一是劳心费神,二是压力山大,三是加班加点黑白颠倒,四是精神憋屈。总结得很是简洁到位,自己也感觉确实如此。在办公室十年时间里,加班加点是常事,我也早已习惯了压力大、要求高的工作特点。但在艰苦中得到的磨练、收获和成长,也是一件无比充实和快乐的事。综合文字岗位,不仅让我具备了公文写作的能力,更锻炼了我的思维、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培养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品质,这些都是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
2016年底,我响应员额制改革要求,转岗到民事行政检察处工作。在这里,我把自己的综合文字特长与民行检察业务相结合,努力做出新的成绩。我与全处同志一起,为打造扬州虚假诉讼监督品牌精心谋划,我们推动市委政法委、市公、检、法、司五部门建立“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联合机制”,在全省首开先河;我们积极总结虚假诉讼监督经验,先后得到《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新闻媒体、上级院转发肯定,这项工作也最终成功荣获2017年度市委、市政府“工作创新奖”。自2017年7月开始,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大浪潮中,我感觉自己又增加了新的使命和职责。
△作者任晓
不同的岗位,不变的追求。检察十余年,我对法治、检察事业的理解从书本照进了现实、从理念付诸了行动,做怎样的检察人?如何为守护群众心中的公平正义而努力?我心中已经有了笃定不变的答案,这答案也将伴随我以后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和无怨无悔。(作者单位:扬州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