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文苑】丁志方:迟到的最爱
2019-11-18 11:40:00  来源:江都检察院

  窗外,车水马龙,灯影迷离,远处,广场舞的旋律隐隐约约,时断时续。我沏了一壶茶,独自坐在窗前品茗、沉思,信手记下一些文字。

  退休后,我愈发喜欢这种状态,唯有此时,浮躁的心才得以安宁,人生才能找回感觉。

  此刻,我思绪缱绻,满脑想的全是在任时的检察工作。我是1997年7月,调检察院工作的,年底前到检察官学院培训了三个月。次年元月在市人代会上被选为检察长。在这之前,我一直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刚入行时,对检察工作一无所知,整天闷闷不乐,不知所措。我曾经找领导谈过想法,他们都劝我先干两年再说。谁知这一干就是十五年多,两任检察长,一任党组书记。时间可以改变人,没有想到,这人生工作的最后一站,到后来竟成了我迟到的最爱。

  

  我对检察工作的感情,是在与干警的交流中萌生的。上任之初,全院八九十号人,我几乎与所有人都谈过心。我与他们谈工作,谈家庭,听他们提意见,提建议,甚至听他们发脾气,发牢骚。从谈话中我感到他们正直、纯朴,阳光、坚韧。心里升起了执子之手,荣辱与共的冲动。于是,我暗下决心,既来之则安之,不干则已,干则尽心。

  

  如果说谈心萌生了感情,那感情的升华则是在后来的工作中完成的。十多年的检察工作,其实我只做了三件事:筹建办公大楼,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筹建办公大楼,耗费了我大量精力。刚到检察院那阵子,全院的办公用房不足300平米,有近一半的科室在一个小旅馆的顶层租房办公,破旧拥堵,令人窒息。盛夏时节黏腻闷热,酷似蒸笼。干警的汗水不仅湿透了衣背,也湿透了笔录与卷宗。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在深感不安的同时,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在与党组一班人反复商量后,我决定筹建办公楼。当初的检察院经费十分紧张,因欠电费,电话费,上任不久我就遇到了停电,断邮的尴尬。说到建办公楼,院里不少人心存疑虑,但我吃了秤砣铁了心,困难再大,创造条件也要上。我带领专门的小班子,数次找领导,跑部门,寻求理解和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们的努力下,市里终于同意立项,并计划分五年拨500万建设资金。其实500万缺口很大,先期征用土地就不止100万,但是我坚信,资金问题能解决,只要让开头,一定能收尾。

  但是,接下来的工作,却是一波三折:首先,在清理楼堂馆所的要求下,我们的项目被列入了清理的“黑名单”,之前的努力几乎全部归零。接着,再次申请立项后,在开工放线的前一天,工程又被叫停。理由是,我们征用的土地,市里另有它用。再后来,我们迅速易地选址。可是,开工不到一个月,又有领导要求我们等一等,说是原先征用的土地市里又也许不用,若有可能,再让我们回到原址。那时刻,我心急如焚,举步维艰。不能再等了! 在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硬着头皮,坚持不停工。

  2003年10月,大楼终于落成了。乔迁之日,不少干警深情地说:“我们终于有个家了”。那一刻,我眼眶里含满了泪水,望着巍然耸立的大楼和熠熠生辉的国徽,心里充满了感激与喜悦,但也萌生了一丝丝酸楚和苦涩。

  在建设办公大楼的同时,我们着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首先,一班人约法三章:要求干警做到的,党组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党组成员坚决不做。并公开承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请您监督。其次,强化中层班子建设。通过调整、竞选,把一批想干事、会干事的年轻骨干放到关键岗位。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院的认可和推广。而今,当年的中层干部有的已走上了领导岗位。

  搬进大楼后,规范化建设被及时提上了日程,在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成了我们新的追求。围绕办案和队伍两个重点,我们花大力气健全规章制度。过时的清理,必须的完善,缺项的补充。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诉讼监督十项规定、中层干部竞争意见、思想工作访谈制度,等等,都是在那时候得到了完善和补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上级的好评。那些年,连年被市里评为人民满意的单位,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荣记一等功。

  

  感情在于相处。十几年的历练,我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虽然离岗几年,但那份情结如同陈年老酒,愈发浓烈。每次经过检察院门口,我都要多看一眼检察大楼。我常想,假如有来生,我一开始就选择检察工作,力争做一名法律监督的行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如此热爱检察工作,我的回答是,检察工作的神圣职责和队伍的良好口碑,是我钟情于此的不竭源泉。

  夜,已经很深了,不知何时广场舞的旋律已悄然停止,窗外的夜空又多了几分宁静。我该休息了,但愿睡梦中能重新回到检察岗位。

  (作者:丁志方, 1997——2013年任扬州市江都区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曾带领江都检察院取得集体一等功、人民满意五好检察院、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有干警荣立最高检一等功。曾出版散文集《暮色炊烟》。)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