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办案恰如逢考
2021-02-01 16:22:00  来源:检察日报

  ●办案如同答题,再仔细都不为过。办案是粗糙还是细腻,会打上个人风格的烙印。正是认知颗粒所锚定的证据编织成了事实之网。厚重细密还是宽松疏漏的质地决定了办成的是铁案还是豆腐案。

  ●在办案中解锁问题的能力就像考试成绩一样,也曾有过波动,偶有些许的提升,也遭遇过不期然的重创。在遇到新型案件时,自己辛辛苦苦打怪升级积攒的经验再次清零。

  ●办案不但要有严密、细致的认知逻辑,更要有打破陈规、勇于破局的想象力。尤其是面对大量新型案件不断升级换代的今天,这种不破不立的弹性思维模式更显宝贵。

  年前,去单位食堂打饭,和同事闲聊了两句单位食堂和看守所食堂的差别。碰巧被旁边的一位年轻男生听到,他转头对后面的同事说道:“看,这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公诉人,用词都这么精准。”我愕然,心想这分明是一个吃货对美食的热爱啊。还有一次和系统内的一位领导第一次见面,领导问我,你是在研究室工作吧?多次出门乘车,司机师傅都没有猜出我从事的是法律工作。自从工作以来,除在研究室短暂写稿外,基本上在批捕、起诉、捕诉合一部门反复回锅。除这次疫情外,也基本都处于一路狂奔一路惊慌之态。人们常说职业会挂相,有时我也在回想:办案给我留下了什么?

  1

  办案如赶考,总是紧张。经常从梦中惊醒,案件有没有超期?起诉书有没有错误?每年大年三十都会梦见案件。2019年冬天一个周日晚上快9点,部门主任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我系统的批捕案件为什么显示是第9天。我记得是一个15人的批捕案件,在发卷时曾一一校核过,但听罢仍然出了一身冷汗。周一飞奔到单位,原是系统在周末升级,部分数据显示误差,悬浮的心终于放下。还有一次,公安机关过来讨论提前介入案件,一名经侦说到我已批捕的一个案件,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另一位队长也附和是这个罪名。可我记得明明是以集资诈骗罪批捕的。于是又飞奔到楼上,迅速查看系统,确认是以集资诈骗罪批捕,才又安心去开会。

  办大案如逢大考,办小案亦如大考。曾经有一个几十亿元的金融犯罪案件领导指定由我办理。为了工作的接续,领导就说这个串案都由我办理。有一次去找检察长签字,检察长说,好的公诉人都是案件“喂”出来的,多办办这类大案好。办了大案子,再办小案子,就会很轻松。我回答道,只有卷少的案子,没有小案子。大案就像蜈蚣,缺几条腿,照样爬行。小案子就像梯子,少一条腿,就断了。办大案,很快做决断,办小案,反而很犹疑。

  2

  刚刚开始办案时,完全不知道应该在考卷上写什么。第一次办一个中关村扎货案件,“扎货”是指先收货后付钱的一种中关村电子商品交易惯例,后被犯罪嫌疑人利用作为合同诈骗的犯罪手段,成为具有海淀特色的一种案件类型——扎货诈骗。刚拿到侦查卷宗时,就像在看一起民事纠纷。于是主诉检察官带着我去找处长,处长简单听完案情后,说你再回去好好看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于是回来又看了一遍卷,还是认为是民事纠纷,又跑去找处长,处长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反复思考。

  这个案子被害人有十几名,多次到单位来访,主管检察长、处长带着我多次接访过。也曾经在看守所筒号见到犯罪嫌疑人,他用手紧紧抓着铁窗,大声地咆哮着:“让我出去!”针对这个零口供案件,通过反复查阅卷宗,比较同类案件异同,后根据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次数、交易金额和交易惯例等要素,推定犯罪嫌疑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能够认定构成犯罪而非民事纠纷。最终,将该案以重罪起诉到法院,并被法院采纳,后犯罪嫌疑人家属赔偿了被害人一部分财产损失。又是一个周六,在办理另一起扎货诈骗案件时,需要商品交易价格的旁证,我拨通了第一次办理扎货诈骗时情绪非常激动的一名被害人的电话。我问道:“还记得我是谁吗,方便的话想请你提供一下几种型号的交易价格?”这名被害人说:“我咋不记得你呢,这么多年我们就这一个案件打赢了(指获得了赔偿)。你说吧,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我只愿意为你,你明白吗?”

  办案时,主要办理的都是经济犯罪案件,属于走迷宫式的考卷。办理经济犯罪案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犯罪,还是经济纠纷、金融创新?第二个问题是:犯罪数额有多种计算方式,应该选哪一个?曾带过一位从来没有办过案件的助理,给了他两本卷宗的诈骗案,看到最后,他说已经完全看晕了,不知道这个数该怎么定?那个案件至少有五种以上的数额认定方式,根据认定结果可以做存疑不起诉、相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和起诉。还有一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合同诈骗案依法报送给上级院,当时是上级院一个其他部门没有办过经济案件的同事接手办理的。她打电话对我说,我们办故意杀人案件,就两种可能性,是犯罪嫌疑人杀的或者不是他杀的。办经济案件,有太多的可能性了,我不是有几个问题要问,我是有几十个问题要问……

  在办案中,这张考卷总是不断刷新题型。常常就像一辆破马车在高速路上一路狂奔,想加油却找不到加油站。

  捕诉合一后办的第一件是13人56本卷宗的计算机犯罪批捕案件。是周五下班时来的案件,我和助理在周六周日把卷宗都摘录清楚,案件事实都梳理了一遍。一共涉及3个罪名,基本都没有接触过。去看守所提讯提了两遍了,找网安请教也去了两趟了,向部门的每一位同事都请教过了,向很多专家也求教过了……到办案期限的第四天,还是没有想明白整个案件应当如何认定。办公室同事说,第一次看见我慌了。终于在第五天,我理清了案件的认定思路,豁然开朗。后来,下雨似的,又密集地办理了许多新型案件,像软暴力的强迫交易、培训贷、P2P、水房洗钱案……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咀嚼上一个案件,就又急匆匆地奔赴下一个案件了。

  3

  办案如同答题,再仔细都不为过。办案是粗糙还是细腻,会打上个人风格的烙印。有一次在检委会听到别人办理一件妨害公务的案件。当时犯罪嫌疑人倒地踢了办案民警两脚。在视频录像中,这个动作一闪而过。当时就有人提出,是不是犯罪嫌疑人不小心倒地碰到了民警。一位曾获“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的检察长说,犯罪嫌疑人是倒地转身,转了个圈,特意对着民警踢了两脚。然后,同事又把视频录像慢速播放了两遍,我还是没有找到检察长描述的这个过程。终于意识到我和检察长看的是同一段视频,但看见的又不是同一段视频,背后缘于我们的认知颗粒大小不同。认知颗粒组成了认知能力,认知颗粒越细,意味看到的事物面相更多元,还原事实的能力越强大,就像看高清大屏幕电视一样。像把犯罪地点、犯罪时间等内容反复写错,就是认知颗粒过大。这样从案件信息中所过滤、进而构建的事实框架,常常失真、变形,就像80年代的雪花电视机一样,模糊一片。正是这些认知颗粒所锚定的证据编织成了事实之网。厚重细密还是宽松疏漏的质地决定了办成的是铁案还是豆腐案。

  办案还需要想象力,才能解开有难度的压轴题。在办理第一个计算机犯罪也是全国该类案件的首案时,正逢计算机犯罪的司法解释刚刚出台,面对经济损失应当如何认定陷入了困境。公安机关移送的犯罪数额是25万余元,批捕同事认为犯罪数额是50余万元。自己作为完全不懂计算机技术的小白,向被害单位、刑法教授、全国十佳公诉人、其他院办过类似案件的同仁、单位懂计算机的同事多次求教,向犯罪嫌疑人反复核实,查找到该类全部案件的认定方法一一梳理。大年三十晚上做梦,还在对处长说,我们单位加班都没有加班费用,为什么被害单位的加班费用要认定为经济损失……

  经过反复论证,最终认定经济损失为2万余元。该案上检委会时,检委会委员们也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问,为什么宽带租赁费用没有计算在内?我回答,就像一个桌子有四条腿,其中一条腿被锯断了,这张桌子的使用虽受到了影响,但还是具有部分使用价值。由于无法认定这部分残留价值,按照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对这部分价值只能不予认定。当时,颤颤巍巍地把经济损失大刀阔斧地减到2万余元。结果检察长说,我们认定的这2万元,还是一种或然性的认定方式。这种带有开创性和想象力的办案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与全国顶尖办案高手的巨大差距。办案不但要有严密、细致的认知逻辑,更要有打破陈规、勇于破局的想象力。尤其是面对大量新型案件不断升级换代的今天,这种不破不立的弹性思维模式更显宝贵。

  在办案中解锁问题的能力就像考试成绩一样,也曾有过波动,偶有些许的提升,也遭遇过不期然的重创。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两三年时,感觉自己慢慢开始入门。只要听别人说过或者提及过的案件,都能自动存储,无形之中成了迷你案例库。2018年在办理一个16人的猜瓜子诈骗案时,在办案高手的帮助下,终于开始明白所办案件不仅仅是从单一的原子证据出发,根据全案证据印证所认定的事实。它是一个运用整体解释、说明和阐释的证据和信息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无论是案件发生的时空,还是人物关系,所有围绕案件有关的信息都形成了一个完整自洽的系统。

  2020年在办理一起棘手的非法集资类案件时,经过许多个辗转反侧之夜,又意识到所办案件不再是一个封闭、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多元、开放和流动的。它可能是几十个犯罪群所组成的一个松散的犯罪集群,这个犯罪集群和民事法律系统、行政违法系统紧密联结、界限模糊、行为交织。办理的与其说是刑事案件,更不如说是民事案件,案件起源于民事,最终还要回归到民事,刑事仅仅是一个中转站。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从相互交叉走向了相互交织、共生共融。作为法秩序中一环的刑事案件,紧紧镶嵌在社会生活中,定格在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的缝隙里。当然,在遇到新型案件时,自己辛辛苦苦打怪升级积攒的经验再次清零,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复杂心情时常奔涌。2019年,在接连办理了两个疑难复杂的非法集资案主犯时,就像不会游泳的人还未来得及做任何防护,转眼之间就被巨浪裹挟吞没。

  4

  在办案中,有时明明知道答案应当选A,但是仍然会忐忑不安,当然也有开心快乐。有一次,一名可能会被判处很长时间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到案,还不知道内情的他到了检察院接待大厅,打电话对我说,小邓,你在吗?我带着书记员向他核实了身份,然后低下了头,问了他第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多大了?他说20多岁了,我的心稍微平复了一下。还有一次,一名举报人因为涉嫌伪证导致办理的案件戛然而止,于是,处长带着我深夜赶往经侦办案处。处长威严地对这名举报人说:“你好好想一想,你人生的道路已经不宽了。”亲眼目睹这些人的境遇开始急转弯,不知道给他们的人生长河带去多少波澜,又给他们的家庭、家族带来多少涟漪?也曾经历过另一种急刹车,对曾经心怀怨怼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因为情节轻微作了不起诉,他打电话给我,“邓检察官,怎么感谢您呢?”“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对刚刚达到保险诈骗罪起刑点,也赔偿了保险公司的犯罪嫌疑人作了不起诉,他兴奋地对我说,“我老婆怀孕了,是双胞胎!”

  办案如同答题,铃声未停,办案不止。先后办理了七八百件案件,就像在做题,但到现在也没有响起考试结束的铃声。有一次,处长带着我去汇报案件,讨论了一整天,在回来的路上我还在追问案件的定性,处长说:“都说了一整天了,你不烦吗?”“我只想知道,这个案件到底应当如何认定啊?”和同事、同仁聊天,三句话就会不自觉地拐跑到案件上。2019年夏天,和几个朋友一起讨论大数据,我随口讲了别人办理的高速公路闯杆逃费案件。讲完时,他们说:“刚才你在说案件时,眼里都闪着光。”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