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同行,与法同行
2017-02-14 09:03: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杨阳

   丁酉年春节前夕,同事兼师姐发来微信拉我入群,称“师尊念及尔等,速来群中!”一入群,导师送上抱抱表情一个,红包一份,以及法律人的头脑健身操一段。刹那间,导师嬉笑着讲课的身影又浮现在脑海中,将我带回难忘的求学时光。

  我的本科时光是在南京东郊一个叫做仙林的地方度过的。2003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当老旧的97路公交车驶入人气不足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时,我只感觉到一阵荒凉。捧着厚厚的法律教科书,我也觉得两眼一抹黑:这些专业术语与我之前所想的太不一样了,我的四年该如何度过?

  环境虽荒,阻止了我玩乐的念头;专业虽深,好在有大师们的引导。小小的法学院中藏龙卧虎,皆有名师指点迷津。教民法的眭鸿明教授总是说,民法就是市民社会的交易规则,一定要公开,哪怕是结婚这种看似个人的事情,也要周知。直到今天,同学结婚时,我们还会开玩笑说,要去单位门口放鞭炮周知。教刑法的蔡道通教授深得张明楷教授真传,他总是教导我们说:总则与分则千万不可分割。分则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总则找答案吧。2008年参加司法考试时,我看着最后一道大题乐了:这不就是蔡老师说过的话吗!老师直接送我卷四得高分啊!教我法理学的庞正教授,也是我法律硕士的论文导师。每次上课,他会捏着一支粉笔站在学生中间,乐呵呵地给大伙儿讲解权利与义务的深奥关系。也正因为这个知识点,在职法律硕士面试时,他一下子认出了我这个曾经的学生,在面试教室就拉着我继续深入讲解。

  除了名师,我们的学校还拥有江苏省高校中藏书量最多的图书馆。在那里,我看完了丹宁勋爵的五本经典著作,翻遍了张晋藩教授的大部头《中国法律通史》,也领略了西南政法大学系列丛书中的思想光辉。

  读书的过程很辛苦,但有老师指点,我的读书之旅并不寂寞。闲暇之余,我与同学组成了讨论组,在不想自习的晚上就时下的热门话题、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探讨。彼时讨论的题目都很浅显,理论深度远远不足,但我们却异常认真地提前做了笔记,准备好了辩词,还做好了记录。有时候还拉来住在仙林附近的老师做后援。老师们笑眯眯地看我们辩论,时不时地指点两句,做个精彩的总结。也许这就是我们微信群里头脑健身操的雏形吧。

  本科毕业后,我放弃了读研的机会,转身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工作六年后,我选择继续深造,考取了母校的在职法律硕士,回到了熟悉的学校,见到了熟悉的老师们。他们还是当年的模样,会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会严厉地提出各种要求,也会在课后与我们共同举杯。

  三年的时光弹指而过,论文答辩结束后,我的求学生涯又告一段落了。但由于有微信的存在,我们又与老师在网络空间相聚。这一次,老师说,他会一直在群里值班,督促着我们读书、思考,督促我们不断进步。新年假期,他跟我们一起抢红包,还借机再一次强调规则对于法律人的重要意义:抢红包的规则必须明确到无歧义,否则将受到惩罚……

  法律人的大学,在毕业的那一刻停止;法律人追求真理的脚步,因为老师的陪伴,永远不会停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