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这份老人防骗指南,请查收转扩!
2022-05-12 10:37:00  来源:扬州检察

  5月7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召开第2次主任会议暨全国专项行动推进会,通报各地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启动和宣传发动情况,分析专项行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署打击整治环节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推动全国专项行动依法有力有序开展。

  近年来,

  随着诈骗手段不断升级,

  部分老年人警惕性低、信息量少、儿女不在身边

  极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对象。

  小编汇总了几种常见的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

  一起来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养老诈骗常见的5种类型

  “保健品”骗局:“保键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投资理财”骗局:“投资理财”骗局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通过赠送小礼物等,吸引老年人目光,接着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使得老年人投资,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后潜逃。

  “低价旅游”骗局:“低价旅游“骗局,骗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

  “黄昏恋”骗局:“黄昏恋”骗局其实就是“杀猪盘”骗局的一种,主要针对独身老人,通过网络发展成为网恋后,再通过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随后拉黑对方,完成诈骗。

  “养老”骗局:先以“福”“爱”“乐”“康”为名成立一个空壳公司,打造幸福祥和假象,然后在公园、超市门口等老年人聚集地散发传单,用“小恩小惠”拉近距离,如“注册就送”鸡蛋、毛巾、杯子等,邀请老年人来“听课”(就是洗脑),向老年人介绍国家养老政策、扶持政策、展示公寓服务等,暂时不需要入住的老年人还可以先低价买断享受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以预交“养老费”“办理优先入住会员卡”等名义收取高额会费、充值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以听取更多建议、改善服务等名义引诱老年人口口相传,拉更多人“入坑”。

  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范诈骗?

  不轻易相信: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不贪图便宜: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不要轻易支付: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如何举报?

  扬州检察机关主要受理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生产、销售、提供假药、劣药等案件及相关立案监督线索。

  举报电话:

  12309、0514-87859541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年人的事再小也要当大事,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很大,有的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利用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直播陪护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