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人大代表风采】陈文凯:村里来了北大硕士
2022-06-02 11:20:00  来源:清风苑  作者:李星

  人物简介:

  陈文凯,1985年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2012年省聘大学生村官,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任仪征市新城镇纪委副书记。

  “走在田间,我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说这话的,是当时到任还不到两年的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陈文凯。

  陈文凯,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毕业,随后在北大哲学系完成硕士学业,后又奔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人文学院游学一年,精通英、德、法三语。

  “为何会选择回到乡村,与田地、农民打交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总有人对陈文凯发出这样的疑问。

  “北大硕士当‘村官’,你读书读傻了吗?!”

  2012年7月,陈文凯完成学业,放弃了继续读博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仪征做村官。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也包括他的父母。

  “我们在农村待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培养出你这么一个北大研究生儿子,你现在却还要回农村做‘村官’,你读书读傻了吗?”

  “我是农村出来的,我明白农村需要什么!”

  “你一个文科生,在农村能做什么?”

  “我要用我所学,服务农业、造福农民,用我的青春为乡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父母接受不了,但陈文凯却铁了心要去农村,这场亲子间的谈话,最后在陈文凯的“连哄带骗”下,以父母的妥协而结束。“我和爸妈说暂时去农村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去读书。”就这样,一位留学海外的北大精英来到了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

  陈文凯是河南商丘人,初到林果村,他听不懂当地方言。为了尽快将村里情况摸清楚,他就拉上村干部当“翻译”,挨家挨户地走访,面对面地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低保户、留守儿童到困难群众、老党员,他用不到一周的时间跑了村里近一百户村民,终于将情况摸了个大概。

  “村民希望通过栽培经济作物来提高收入。”他把收集到的情况认真地记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中。

  陈文凯向村里建议:以村集体和有意愿的村民为主体,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发展绿化苗木产业,促进村民共同增收。经过半年的筹备和充分的调研,2013年5月,仪征市林果凯源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占地186亩,吸引了150户村民参加。

  成立合作社只是一个开始,陈文凯希望以此为起点,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融生态文明、经济效益、共同富裕为一体的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林果村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林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结合当时合作社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陈文凯还为合作社制定了规划,即“纵”“横”两条线构成的可持续立体生态林业经济发展方向。

  所谓“纵”,就是在做大、做强、做优现有绿化苗木培育、销售的基础上,实行“走上去”和“走出去”战略,实现绿化苗木种苗自给、外销,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同时组建管理经营团队,参与绿化市场竞争,提高合作社绿化苗木产品附加值。

  所谓“横”,就是适应周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打造林业生态景观,适时发展乡村生态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公司化运营,实现合作社苗木产业经济现代化转型,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一切为了农民的钱包

  发展蓝图是规划好了,但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种苗木要三年才可见效”。这三年间,老百姓得有经济来源,否则难以为继。

  对此,陈文凯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大家在林子里种毛豆。毛豆长势好,很快便能成熟。陈文凯先是示范性地种了20亩毛豆,不久便收获了。他拉着一车毛豆去仪征菜市场批发销售,不料却根本没有人来买。带着没卖掉的毛豆回来后,陈文凯一夜无眠。

  “菜市场批发这条路行不通,还有其他法子吗?”他思来想去,决定去附近社区试一试。

  居民听说是大学生村官创业种的毛豆,价格又便宜,都纷纷来买,不到半小时就销售一空。村里群众目睹此情景,有人拉着陈文凯的手说:“小伙子能吃苦,有想法,以后就跟在你后面干!”

  2015年,合作社苗圃正式开始苗木运营。可是,当时的苗木市场不景气。经过市场调研,同年3月,合作社投资成立了仪征市林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对外承接园林工程,最大程度提高苗木附加值。

  园林公司运营之后,完成的首个工程项目是马三路绿化工程。当时天公不作美,一批树苗刚栽上,当晚就迎来狂风暴雨。陈文凯骨碌一下从床上爬起来,赶到工地,冒着风雨沿着马三路巡视,把倒下的树一棵棵扶起来。虽然被浇成了落汤鸡,但他的心总算是安稳下来。因为在他的心里,这些树是自己和村里群众一起辛勤培育的结果,是致富的“摇钱树”,不能有任何闪失。

  为打造多元化的产品结构,陈文凯着力发展以绿化苗木培育为主,林下种植、养殖为辅的立体生态林业经济。其中苗木有香樟、广玉兰、三角枫、红叶桃等11个绿化树种,林下经济有黑豆、青豆、黄豆、红豆等4个菜豆品种以及良种鸡、草鹅等禽类肉、蛋产品。同时,陈文凯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和便捷沟通联系的特点,全面拓展合作社的客户群,为现有的消费者建立基本档案,记录消费者消费偏好,提升售后服务,深化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数据显示,苗木合作社项目运行仅三年时间,苗木经营、园林工程、林下经济就已累计实现收入26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创业139户,促进入社村民每年每亩增收700多元,而这些收益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着。

  “一个大学生村官要赤手空拳创业并不容易。”陈文凯说,他创业的整个过程得到了当地各方的扶持和帮助。现在他不仅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对了,也感动于当地百姓给他的温暖和信任。

  在陈文凯看来,支持他走过来的,就是发自内心深处对村官事业执著而深沉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我才能始终瞄准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目标,不偏离、不迷茫,我才能沉下心来,全心全意走在群众中,不浮躁、不彷徨,我才能藐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战胜挫折,一往直前。”

  不变的初心

  之后,陈文凯先后担任新城镇林果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新城镇团委书记、新北花苑社区党支部书记。

  “虽然办公场所换了又换,但我来这里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陈文凯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一心为民的那份“执著”以及那份“干劲”始终都在。

  任职社区党支部书记时,他设计组织实施“党建圆桌”“党性熔炉”“党务驿站”“文艺美苑”“爱尚学堂”五个为民党建项目,同步推进党建提升和民生惠润;兼任团委书记,他又狠抓团的基层基础建设,组织落实智慧团建,组织青年大学习,打造“希望村塾”关爱农村留守、贫困儿童特色品牌项目;任职综治助理(扫黑办主任),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常态化排查工作机制和“八步法”问题线索办理制度,查办各类涉黑涉恶问题线索25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主持园镇防疫指挥部社会防控组日常工作,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组织排查各类外地(境外)来扬返扬人员4100余人,采取隔离观察措施3900余人。

  2018年1月,陈文凯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他把代表履职融入本职工作中,深入企业、农村、学校、政府、社区等地,收集梳理群众的意见,提出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加强社区管理等建议,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他领衔提出打造沿G328产业带、划定江豚保护区、扬州港锚地建设、北沿江高铁站点设置等意见建议9条,与其他代表联合提出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意见建议23条。下一步,他还将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基层社会治理等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当选人大代表后,陈文凯与检察工作的接触也多了起来。“除了每年听取仪征市检察院的工作汇报,我也应邀参加过检察院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他说,“我也一直关心并支持检察工作。这几年,检察机关在保护长江以及保障民企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了获得感。”在肯定检察工作的同时,陈文凯建议:继续发挥公益诉讼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检察新作为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同时,他希望检察机关多关注留守儿童,将法治宣传送进社区,送进每一家、每一户,提高老人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地检察机关听取了陈文凯的建议并认真落实,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农业生产、农村环境以及农民权益保护,努力为“三农”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尤其是2021年夏季,检察官走访了仪征市各个乡镇,了解到仪征北部部分乡镇地处丘陵地带,区域性、季节性干旱频发,抽水非常麻烦。“当家塘”是当地村民农业生产旱涝保收的关键一环,然而由于塘口年久失修,灌溉功能严重下降,每年农忙时,稻田的灌溉用水就成了村民们最为头疼的事。不能因为“当家塘”淤塞影响了村民农业生产。检察机关选取仪征市3个镇6个村,现场勘查情况,发现问题后立即启动涉农公益诉讼,建议相关部门厘清工作责任,履行对“当家塘”的清淤和环境维护职责,确保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村水环境好转。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筹措资金,在2021年冬季的水利兴修中,以整治“当家塘”为切入点,进行清淤筑底、护坡绿化,恢复水生态系统。截止到2021年年底,累计支出1019万余元,聘请专业技术公司疏浚土方242.4万方,清淤“当家塘”293口,受益范围超11个园区、镇53个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愿景,检察机关的做法,是对我们所提建议的最好答复。”陈文凯说。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