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是时候揭开虚假短视频的“画皮”了
2024-03-22 11:26:00  来源:正义网

  闹市街头发生“感情纠纷”、名校毕业男子被裁员瞒着妻子送外卖、商场保安徒手接住坠楼婴儿……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一批无底线骗流量的短视频。这些在互联网赢得百万浏览量的短视频,看似是新闻事件,事实上均是通过摆拍、演绎的手法制作的。

  近年来,虚假短视频日渐增多,编剧本、找演员摆拍、乱剪辑强化冲突,无需真实,只要抓住“猎奇”心理,打上“真实记录”标签,披上“新闻”外衣,很容易就“火”了。

  其实,虚假短视频横行的原因,不外乎流量思维作祟。一方面,制作者为博取关注,获得更多的点击量,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突破了真实的底线。公众朴素的“同情心”“愤怒感”“正义感”在此类假新闻中被滥用,善意的关注变成短视频制作者牟利的工具。另一方面,相关平台把关不严,给予猎奇内容更多关注。于是,这些虚假短视频在平台算法推荐下,获得进一步的推流,曝光在更多人眼前。

  网络时代,短视频等新兴业态崛起,越来越多人成为视频博主。找准网友关注点制作内容本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为了流量失去底线。“传播焦虑”“制造对立”“抄袭素材”……此类行为刻意制造矛盾,裹挟网友情绪,甚至不惜造谣传谣,扰乱视听,不光透支了公众的信任,还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向大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

  根治短视频虚假摆拍,势在必行。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根治虚假短视频需要多方协力。

  首先,短视频创作者作为视频内容的生产者,应坚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拒绝造假,用优质的内容给观众带来积极向上的体验才是正途。只有优质的创作才能抵住时间及观众的考验,随之而来的流量也更站得稳、立得住。

  短视频平台,应担当起主体责任,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平台算法和推送机制,不断完善审核规则,杜绝造假摆拍,畅通用户投诉渠道,对于查实的账号和视频及时封禁和下架处理。同时,及时做好澄清、辟谣工作,将流量更多向优质内容倾斜。

  此外,作为互联网用户,在信息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每个人要有“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断是非”的思维意识,不要仅凭一家之言便擅自“断案”发声,让子弹多飞一会。

  虚假视频乱飞的今天,不少网友直呼“情感错付”,但这不仅是个人的“错付”,更是社会信任的错付。少些欺骗,多些真诚,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