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卖地铁座位,“挖”错了商机
2025-01-13 10:41:00  来源:新京报

  上海一男子开价5元,出让早高峰期间的地铁座位。据报道,2024年12月31日,当事人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上班族,目前已给一名乘客两次有偿占座。上海地铁则回应,不支持类似行为。

  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的部分路段座位往往十分稀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人从中“挖”出了所谓的商机,将地铁座位“商品化”,以5元的价格“售卖”座位。

  地铁座位,旨在为广大乘客在短暂行程中提供休憩而设置,绝非是用作商品来进行交易的。作为一种公共交通资源,地铁座位并非私人商品,购票乘车并不意味着就买断了座位所有权,就能进行市场交易。

  公共资源的价值在于服务大众,让每位乘客都有平等使用地铁座位的机会。那些通过售卖地铁座位来谋取私利之人,不仅属于不文明的乘车行为,而且严重损害了公共交通的正常秩序与公平原则。而从道德的视角审视,这种行为也违背了基本的公序良俗。

  让座是一个人基本的文明素养。地铁座位理应优先给予老人、孕妇、残疾人、儿童以及长时间站立可能身体不适的乘客。因此,社会所提倡的是让座,而非“卖座”,否则公共资源就可能沦为少数人获利的工具。

  如果此类现象未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遏制,可能会引发更多人的效仿,这显然与城市文明背道而驰,让社会变得冷漠,进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然而,售卖地铁座位的乘客并未察觉到自身的过错,反倒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地铁乘客太多,有了出让座位的想法”。按照其逻辑,既然地铁座位能够“卖”,那公交车上的座位、热门公园里的座位也可以被“售卖”。

  对于“售卖地铁座位”的行为,上海地铁表明不认可。实际上,地铁运营方不妨坚决地表示反对,如果有人执意售卖地铁座位且屡教不改,应给予必要的惩处,例如列入黑名单。同时,也需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加高峰期车次,解决车站过度拥挤、座位不足等通勤痛点。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