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每份拿1毛回扣,校园餐不容“微腐败”
2025-01-13 10:51:00  来源:新京报

  1月5日晚,央视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其中披露了一个“校园餐微腐败”案例:自2008年起,吉林省高尔夫餐饮管理公司为长春市汽开区第七小学配餐。2010年,该公司为与第七小学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串通时任后勤主任戚世国等人,通过给予回扣方式进行利益输送。

  据了解,该公司和负责此项工作的时任校长、后勤主任达成约定,每餐8块钱里给两人各1毛钱回扣。从2010年至2019年,该公司从校园餐费里克扣了70余万元用于单位行贿,其中戚世国一人就收受23万余元。

  仅一位学校后勤主任,通过每餐收取几毛钱回扣,竟“日积月累”地捞了23万余元,令人咂舌。

  一方面,每餐几毛钱甚至1毛钱也“伸手”,真是把“鹭鸶腿上劈精肉”演绎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如此经年累月、明码标价地拿回扣,在近十年里没能被“打破”,反映出校园餐相关环节的监督仍存在明显的漏洞。

  学生餐费的使用情况,一头关系到家长的合法权益保障,一头连接的是学生的营养健康保障,绝不是其他任何人可以肆意分食的唐僧肉。

  而校园餐的腐败带来的恶劣影响,还不仅仅是从孩子的口中夺食,更意味着扭曲了一种正常的校园餐供应生态。长此以往,带来的将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对相关市场秩序和校园食品安全造成双重侵害。

  一旦校园餐回扣的潜规则大行其道,意味着原有的招投标程序可能沦为走过场,供餐企业也会把“竞争力”主要聚焦在“砸”回扣上。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谁的回扣给得“大方”,谁就能够拿到供餐资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么会有动力把心思放在提升供餐质量上?

  这一案例也再次传递出一个朴素的常识:贪腐不在于权力大小,只要缺乏阳光的地方,都可能藏污纳垢,留下“惊人”的腐败空间。

  想要有效扭转校园餐供应中的一些不良风气,最关键还是得从提升各环节的透明度入手,通过“看得见”的监督,让各类“歪脑筋”无处藏身。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