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公益诉讼检察守护世界遗产重要遗产点
2022-12-15 11:35: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卢志坚、刘金龙、刘淼

  没有了满地落叶、护栏破损、杂草丛生的破败景象,刺耳的吊机装卸声和搅拌机声也消失了……

  11月8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人民监督员祁兆宏跟随宝应县检察院的检察官第三次来到大运河畔的刘堡减水闸现场,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历经几个月整改,刘堡减水闸面貌一新,“现在这里的空气多么清新啊!”他欣喜地说。

  从收到公益诉讼线索,到实地勘查、现场听证,再到这次“回头看”,祁兆宏和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物保护专家等10余人已三赴刘堡减水闸,共同参与、见证了公益诉讼检察守护这个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的全过程。

  被“遗忘”的刘堡减水闸

  刘堡减水闸位于京杭大运河宝应段,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是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3月初,一位担任该院公益观察员的人民监督员给检察官打来电话称,近年来刘堡减水闸遗产点日常管护缺失,周边砂石码头产生的扬尘污染环境。

  宝应县检察院检察官到刘堡减水闸了解情况。

  线索涉及大运河生态发展和文物文化遗产双重利益,该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邀请考古专家、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赴实地勘查发现,遗产点管理不严,多处护栏损坏,靠河护坡缺少防撞设施和船舶禁泊警示标志,部分护坡破损坍塌。

  “这几年,刘堡减水闸可是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可不能被遗忘啊,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县人大代表、叶挺桥小学教师汤寿凤对检察官说。

  刘堡减水闸遗产点未得到有效管护,公共利益受损,宝应县检察院遂于4月6日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圆桌会议破解治理难题

  4月13日,该院组织参加实地勘查的“原班人马”召开圆桌会议,围绕对世界遗产点的综合保护进行评估论证。“水工遗存露天放置极易风化损毁,使用水体覆盖保护是正确的,但用于覆盖的水质应达到要求,不能被砂石码头产生的酸性粉尘污染而腐蚀古迹。”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印志华在论证会上给出了专业意见。

  宝应县检察院邀请代表委员及专家学者等召开圆桌会议。

  通过多方论证,职能部门的履职方向得到明确。4月19日,宝应县检察院向两个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日常管护,对短期内能整改到位的即行即改;对需拆除搬移的砂石码头,确定拆除计划并推进落实。收到检察建议后,两家单位均高度重视,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外围水域警示牌、防撞装置以及防尘网的安装工作,完善24小时视频监控,专人管理,水质定期检测和更换等制度。5月初,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建材公司与镇政府达成拆除协议,并制定出具体方案。

  能动履职让美景重现

  为了提升检察建议刚性,5月20日,该院再次组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考古专家、运河保护专业人士以及群众代表等10余人,赴刘堡减水闸遗产点现场举行公开听证。

  大家在现场看到,遗产点内环境已焕然一新,管理措施也更加规范:视频监控探头正在“巡视”,大门由“一根杆”变成电动门,运河水面浮标将禁泊区与通航区作了清晰划分,场内卫生状况改善明显。某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为减少建材公司经营损失,我们专门给予建材公司拆除搬移砂石码头5个月的缓冲期。”

  在刘堡减水闸遗产点听证现场,受邀的代表委员等听取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整改落实情况。

  听证员们经讨论一致认为,职能部门已完成需要短期内整改完毕的事项,并按计划有序推进砂石码头搬移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检察机关应予以认可,但需持续跟踪问效。

  11月8日,该院第三次邀请“原班人马”到原砂石码头现场开展“回头看”,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大家在现场欣喜地看到,被“搁置”许久的该区段大运河风光带建设已启动,将成为运河沿岸新的“风景线”。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