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的秘密
2018-03-28 11:21:00  来源:广陵检察院  作者:杨阳

  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扬州城里小巷多,没有一条是死胡同。只要顺着正确的方向,总有一条巷子通往目的地。大草巷、小草巷、状元巷、雅官人巷、羊肉巷、螺丝结顶……一条条熟悉的小巷构成了我童年的记忆,它们也向我诉说了不少扬州城的秘密。

  小巷里有好多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会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老扬州的历史故事。儿时夏天的傍晚,小巷里的家家户户都扛着竹躺椅、圈椅、小板凳,到巷头上抢占纳凉的有利地形。男人们聊国家大事,女人们说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就喜欢围在那些老人身边,听他们讲西游记,说水浒,讲讲扬州城的老故事。外公就是最受欢迎的长辈之一。他会学着王少堂、杨明坤这些评话大家,给孩子们说《武松打虎》,讲《皮五辣子》,也会说起扬州这些巷子的往事。他说,国庆路古旗亭有个三义阁,是扬州人纪念刘关张三兄弟结义的;东关街附近的雅官人巷,里面曾经出了个大官;银河电子城旁边的巷子叫做皮市街,那是清朝时扬州的皮货交易市场,引市街那是卖盐引的……林林总总的传说,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多少留下了一点印象。长大一点后,我们就循着大人们讲的故事展开小巷探险,顺着已磨得光滑的石板路,穿过一条又一条小巷,看看古老神秘的小巷,寻找扬州城的历史痕迹。那些岁月,都是是属于扬州孩童特有的记忆,是扬州城独一无二的风景。 

  我们渐渐长大,知识面越来越广,“探险”的过程逐渐变了味,我们不再痴迷于寻找方向,而是热衷于发现巷子里那些越来越为我们所熟知的人名和事件。在皮市街社区的安乐巷里踱步,一转身,便可看见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想起先生《荷塘月色》、《背影》的名篇,便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向东走上百余米,便可看见泰州路上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那是吴道台府所在,吴征铸、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等吴家杰出人才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扬州学子奋发图强;吴家宅邸一路向南,到了南通东路上便可看见康山草堂,那是扬州盐商盛景的见证,大盐商江春就在这里多次接待了南浔的乾隆皇帝……江泽民、潘玉良,许多名人的老宅就隐藏在扬州的老街巷中,让我们这些孩童早早地感受到了千年扬州的文气所在。 

  当然,身为热爱美食的扬州人,巷子里吸引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故事而已。酒香不怕巷子深。扬州的食客们深谙其中的道理,时常不辞辛苦,前去探店。如果早上起得够早,那就去小草巷里找不起眼的戴氏小刀面店吧。十多年前,老戴在这里支起一口锅,摆下两三张板凳,开始制作小刀面。面条都是他自己“跳”出来的,一下一下,面团在竹竿的压制下变得更加劲道,沾上他精心熬制过的酱油,便成了早晨养胃饱腹的绝佳风味。过后有点饿了,那就往南走,到皮市街宛虹桥巷头上去买领略鸡蛋火烧的美好。摊主豪气地在面饼中加入了足够的油酥,将其在碳炉上反复烘烤至两面金黄,迅速加入鸡蛋,再反复烘烤直至鸡蛋成熟。冬日里,拿着刚出炉的鸡蛋火烧,咬上一口,香气四溢,滋味美得没话说。如果能再配上一碗玉器街头的胡辣汤,那晚餐也可以省下了。夕阳西下,找个老鹅摊剁上一方盐水鹅回家,爸爸妈妈便绝不会再追究孩子们不吃晚饭的责任了。还有饺面、豆腐脑、锅贴、油炸臭豆腐干……我们这些在外地求学的孩子,每每寒暑假回家便总会去巷子里大快朵颐。那是属于我们童年的滋味,是家乡的滋味,是乡愁。 

  城市在发展,我身边的小巷有的已经不再四通八达。但是那首童谣还记忆犹新——扬州城,巷子深。庭院深深,乡愁阵阵……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