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日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即日起至今年11月,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其中规定:深入清理非法“弹窗广告”,严查登载含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广告的网站(4月10日《彭城晚报》)。
这三个专项行动,都是涉及网络的。但是,我更关心的是“弹窗广告”的治理。治理“弹窗广告”已经好几年了,我们起初还有美好期待,然而整治结果却时好时坏,整治的时候网络清静了,“弹窗广告”少见了,过不了多久就又卷土重来了。这扇违法的“窗”,是关上了又打开,打开了又关上。
“弹窗广告”是外国人发明的,其出发点是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按说,这种宣传形式还不错,然而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严重的骚扰,无尽的苦恼。“弹窗广告”铺天盖地。只要一打开网页,就有“弹窗广告”在电脑屏幕上乱窜。有的时候看新闻,一条新闻没有看完,中间会有好几次“弹窗广告”出现。
发展到后来就更加严重了,一些人借助技术优势,把“弹窗广告”变成了“魔鬼”:有的“弹窗广告”是关闭不了的,只有点开了才能关闭,否则就锲而不舍“要你打开”;有的“弹窗广告”上的一键关闭是虚假的,点击了“关闭键”其实是“打开键”;有的“弹窗广告”就像流氓一样跟踪你,鼠标向上滑动,“弹窗广告”就跟着向上滑动,鼠标向下滑动,“弹窗广告”就跟着向下滑动,总之就是与鼠标形影不离。
更可恨的是,“弹窗广告”提供的不是正规的广告,包含很多有害的广告。像暴力游戏、虚假信息、美女网站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弹窗广告”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为了治理“弹窗广告”,国家有关部门曾发布过一个规定:“弹窗广告”的内容必须经过审批,“弹窗广告”必须实现一键关闭。然而,具体到落实上,还是出了问题,如今“弹窗广告”依然是大赢家。
治理“弹窗广告”不能总是心太软,没有执法的严厉,没有打击的强力,“弹窗广告”就会一直任性下去。“弹窗广告”能否尽早退出历史舞台,关键在于执法部门能不能让“弹窗广告”受益者有痛疼的感觉,如果执法只是挠痒痒,“弹窗广告”感觉舒服着呢,也就无所畏惧了。
笔者注意到,这次打击的是“违法弹窗广告”,其实“不违法的弹窗广告”也需要治理,虽然内容不违法,但其给用户带来的烦恼也不少。但愿这次真能关上“弹窗广告”的违法窗户。(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