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六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说文解字》言“暑,热也”,是炎热的意思,许慎认为暑和热是可以相通的,但是如果细分,两个字的意思还是有所区别的。
暑主要是在说湿热,而热是一种燥热,所以《释名》中说暑,是说“煮也。热如煮物也。”因此人们也就把炎热的季节也称为暑了,大暑小暑的时候,可不就是热得好像被放在锅里煮吗。所以民间怎么说呢,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是对暑字的完美解释,对小暑大暑天气感受的精准描述。
当然,这种热还是要分个大小的,所谓小暑,是说小热,还没那么热,没到最热。古人说大小暑是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有三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其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人站在阳光下,就能感觉到四面八方吹过来的风,带着一股热浪,“烘”的一下,像进了蒸笼,像被大地被太阳炙烤蒸煮烘晒。
蟋蟀居壁:《诗经·七月》里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七月在田野,八月则来到屋檐下,九月开始进门口,十月就钻到了我的床下。那么六月呢?此时蟋蟀又在哪里?古人就说在壁,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蟋蟀生于土中,此时羽翼稍成,但还是居穴之壁,不能出去,要等到七月才出去,活跃于田野草丛间。
鹰始击:击,搏击也。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其实就是天气太热了地面温度太高了老鹰也受不了了,于是飞翔在高空中寻找清凉。
小暑时节里,有些东西最美。清晨的微光,午后的烟云,傍晚的彩霞,夜晚的星空,不眠的虫鸣,还有捧在手上的西瓜。
夏天当然是不能缺少西瓜的存在。当人们从炎热炙热快要把人煮干的室外回到家,就特别想吃一口西瓜,像中毒的人急需解药一般,急急忙忙啃一口,清澈心扉,长叹一声,活过来了。好吧,当然也得承认这种感觉可能几年前会有,现在渐渐淡去。
浙江人吃西瓜,喊切西瓜叫“杀西瓜”,颇有点血雨腥风的感觉,其实不然。你看西瓜,一刀切下去,红色的汁水满溢出来,似血,引渴,而那一声清脆的开裂声,又将人拉回来,原来不过是切一个西瓜。挺有意思。古人用词更不同,文天祥写的就更生猛了,说是“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斫是砍啊,用刀砍西瓜,霸气,威武!吃下西瓜呢,又感受到“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可真是解暑又解渴啊。
西瓜吟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吃西瓜前,最好是能在井水里浸过,或者在凉水里放上一宿,拿出来便能感觉到西瓜由外而内的沁凉。不过现在人们大多会选择放在冰箱里冰一下,但到底是没有那种意境了。吃西瓜呢,则最好是对半分,一人捧着半个西瓜,拿个勺子挖着吃,挖着挖着,挖出一个瓜皮帽,里面盛满玉液琼浆,用苏东坡的说法,是“冰浆仙液”,歇一歇一口闷,满足。
苏东坡吃西瓜好像更为与众不同,据记载有这样一副出自其手的对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有意思,真洒脱。暑日里如果真的可以这般洒脱,也算是不曾荒废光阴了。
小暑诗选
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其一
宋·刘克庄
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插架签存先世旧,堆床笏美一时观。
远书且问平安好,前哲曾嗟嗣守难。了却台参早怀檄,暂归亦可小团栾。
夜望
宋末元初·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施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