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广陵路
2018-07-19 08:41:00  来源:扬州安民微信公号  作者:扬州安民

 

  沿着古运河走到跃进桥,折向西便上了广陵路。明清时期称之为“左卫街”,在古城算是历史比较久远的一条街了。

  路的东首便是一座天主教堂,隔河与普哈丁墓相望,透析出千百年来扬州文化的包容。前些日子回邗江中学给孩子们作个讲座,其间谈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好多地方都争相说自己是史上的起点城市,如果让我来说,扬州才是当年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真正的交汇之地,且不说两汉,唐代的扬州不仅在国内堪称商业繁华的东南都会,更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数千名阿拉伯商人往来其间,一艏艏满载的商船正是从这里起航。我跟孩子们说,你们应该为生作一名扬州人而感到欣慰,更应该为生作一名扬州人而努力学习,因为你们是这座城市的未来。

  夜幕下的教堂里,没有一丝光亮,看上去安静极了。在它的斜对面有一个巷子叫糖坊巷,据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考证,中国的制糖业是从扬州发端的,古城好多街巷都由过去集聚在这里的老行当而得名,这条巷子会与当初的制糖行业有什么关系么?借着路灯的光亮走进去,巷子不深,也就十来户人家,可怎么也看不出制糖作坊的痕迹。

 

  这条街取名“广陵路”,再向西延伸接的是“甘泉路”,“广陵”和“甘泉”都曾是古代扬州的别称,而与之十字交叉的叫做“国庆路”,一古一今,一悠远一喜庆,可见当年人们取名时的用心。历史上的广陵路很繁盛,直到三十年前,辕门桥一带依然是城市的商业中心,老扬州一定不会忘记那里的人民商场,尽管后来有了金鹰、万家福领衔的文昌商圈,但现在整条街的商业气息仍然很浓,晚上沿街的店面几乎都开着。走到与徐凝门路的交叉口,蒋家桥饺面馆里近乎没有什么空桌子,外面的大排档更是热热闹闹。小吃的种类真多,居然看到一个卖梅干菜扣肉的,白铁皮制成的圆形器皿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一块块深褐色的五花肉,看上去很是诱人。旁边还有一个做酥头令的,一只炉子一口铁锅,现烙现卖,两元钱一块,生意还就不错。只是晚上的气温逐渐升高了,围坐在桌边吃螺丝、龙虾的,个个头发都是湿漉漉的,有两个哥们干脆脱了T 恤,光着膀子喝啤酒,兴之所至,也顾不上什么雅观了,真的很羡慕他们的豪情。

 

  一路走过去,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记忆中的老味道,相比之下,老字号的小觉林素菜馆显得有些冷清了,只是进门的小桌子上有几个人。不过服务员倒是蛮热情的,我问有没有大一点的桌子,一个大嫂马上迎上来,将我带到里面的包间,告诉我可以预定,他们可以备些新鲜蔬菜。尽管没能找到八仙桌、长条凳的那种韵味,如果有时间,还是想约几个朋友来坐一坐,找一找老扬州的那份感觉,寻一寻味蕾深处的那份记忆。记得八九十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不少从海外回来的老人,除了要尝冶春蒸饺、富春包子、共和春饺面之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想吃一吃小觉林的素菜宴,要的就是那份情致。这座晚清时期由妙心庵住持觉林师太出资开设的素菜馆,的确是一个值得好好做一做的饮食文化品牌。

  夜色中的梅花书院越发幽静,凑上前去才能看清门楣上的字迹,那是到了同治五年吴让之先生题写的院名。建院五个世纪以来,究竟有多少学子从这座书院中走出来,恐怕没有人做过统计,但在扬州的教育史上,其影响是深远的。现在院门上增挂了“书院博物馆”的牌子,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老院落,应该在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建设中焕发新的容颜,散发出新的书香。

 

  广陵路上颇具特色的老园子还有一些,如原来广陵公安分局内的馀园半亩,深藏在小巷中的二分明月楼。很想走进去,欣赏欣赏园中的月色、山光、水意、树影和箫声,遗憾的是晚上都关门了,只能站在路边的梧桐树下,猜想园中的月色朦胧。走到青莲巷,倒是可以进去看一看盐商周扶九的住宅了。真的很佩服过去的工匠,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肯定没有机会飘洋过海出国去考察,竟是哪来的设计图纸,能将南北两幢欧式楼宇建得如此严丝合缝。在建设局工作的那会儿,曾经想找找这两幢建筑的历史资料,没有能够如愿。看着我围着两幢旧楼转悠,在外乘凉的老人们觉得很奇怪,悄悄的议论是不是哪来别宝的文物贩子?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转身便向外走。出了巷子忽然想起,“青莲”不是李白的号吗?难道诗仙亦在此暂住过?李白题咏扬州的诗词有十多首,有提到这里的么?真的记不太清了。当时的知府大人要是给他发个暂住证多好,至少还可以留点文字的稽考。古城中有好多遗存和传说是无法考证的,不过有些过去的事,真的不一定非得弄清楚,留点悬念,有点疑惑也好,作为深度游的卖点,或许更能激发人们探古寻幽的好奇心。

  城市无论大小,有历史就有底蕴,有文化就有内涵;保留城市记忆,坚守文化自信,传承人文精神,让千年古韵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是擦亮城市名片的不二选择。来吧,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你我一起携手,共做有心人,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做好日常的点点滴滴,让城市的未来更加宜人,更加温馨。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