勖之以忠信,示之以勿欺
2018-07-25 11:51: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以戏剧演绎历史事件,在唱念做打中逗人笑让人哭,引人思催人进,曾经是民间信息传播、艺术传播、思想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早知结局,甚至熟知演员、唱词、唱腔,即便在数字化信息井喷的年代,却依然让人想看爱看反复看。

  扬剧《扳倒饮》是江苏扬州高邮市扬剧团历时三年打磨而成的反腐剧。该剧以新任监察御史谢振定火烧和府车轿案这一史实拉开序幕,通过会审、宴斗、街遇、访馆、具折、狱会等场景,生动再现了王念孙如何上书扳倒和珅的故事。

  王念孙并非一开始就是毅然决然的反腐斗士。谢氏烧轿他劝阻,车轿既烧他担忧;三堂会审,他是钦点主审,判和珅小舅子枷号三日,和珅罚俸一年,谢振定免职回乡,既含照顾之意,也是无奈之举;和珅宴请拉拢胁迫,他不甘心,也不当面拒绝;陪和珅小舅子上街,他“强压怒火装闲谈”,看到和府肆意征敛,听到街坊哥嫂讥笑,甚至遇到百姓拦路鸣冤,他都没有当场表态,觉得“还须慎重事非轻”;深夜去学馆劝解儿子,想表明自己的忍辱负重却不能被理解,深感难过,但仍认为“我做的事情我自己明白”;家中书房,儿媳再劝,他还是没表态,直到时机来临,才打消了顾虑。

  剧中对王念孙具折时的心理起伏表现得具体入微、合情合理。下笔之际,他还是担心扳不倒和珅,他怕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祸及家门与子孙。儿子前年中举,年后将赴春闱,儿媳已怀身孕,眼见后继有人,他踌躇,他犹豫,好不容易提起的笔又放下来了。王念孙身心疲惫,趴在书桌上,睡着了,但很不踏实。

  这一夜,他梦见了家业被毁、多处告状无门的民妇,梦见了曾是进士出身、只因不投拜和珅、竟被革除功名的薛老爹,梦见了他的同年好友谢振定。民妇抱怨等不到他的“那时机”,薛老爹冷笑他“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谢振定说他“书读得比过去多了,学问也比过去长了,可忧国忧民之心没了,抱负就更谈不上了。”谢振定不愧被称为烧车御史,质问不留情面,“畏头畏尾,漠视民瘼,噤若寒蝉,尸位素餐,你还是个读书人吗?你还能算是个读书人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王念孙此时浑身上下冷汗淋淋,他突然醒了。他一连几个不该,对自己深刻检讨,“你不该瞻前顾后乱方寸,你不该留了传统忘根本,你不该怯懦软弱把气忍,你不该空读诗书失灵魂,面对权奸你不该不奋争,更不该见百姓凄苦受压不吱不声”,句句直指要害,触及灵魂。他决心用“血有十分用尽十分,拼却热血舍了家身”的决绝之心,“做个问心无愧的真正的读书人”,这时的王念孙,经过了无数次的彷徨,终于蜕变成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王念孙的纠结在于他以一个复杂身份处于一个具体而复杂的历史情境中。作为官员,他对和珅厌恶、不攀引,也不愿主动得罪,不得已会虚与委蛇;作为学者,看到自己穷经皓首的学问在实际斗争中无济于事,他犹豫、挣扎、反复,痛苦不已;作为家长,他不得不考虑家庭、家族的将来;作为读书人,有过于理性反显怯懦的一面,也有勇于抗争敢于任事的一面。

  读书为什么?扬州同乡郑板桥家书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做好人首先要事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参倒和珅后,王念孙如果知道郑板桥曾有此言,或当引为知己。其实,王念孙在奋笔疾书《敬陈剿贼事宜折》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想起父亲王安国常说的话,“勖之以忠信,示之以勿欺”,为人要忠信,敢于讲真话。这才是一个读书人立德修身、齐家治国的根本。

  正如傅雷所说,“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王念孙大智大勇的形象是在情节不断推移,情感不断集聚,情绪不断起伏,人物也不断迟疑、反复中逐渐形成的,因而更真实更有感染力,这也正是戏剧让人看了再看、百看不厌的关键原因之一。

  和珅入狱,尘埃落定,似乎又没结束。全剧设计了一场王念孙狱中宴请和珅的情节,有如当下贪官入狱后接受采访,更像法庭上双方展开辩论。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酒,不同的是地点、场景和角色,对比分明,恰到好处。和中堂气焰大减,绞尽脑汁进行狡辩:贪财是下人所为自己不知,贪财是功大过小可以不论,贪财是展示忠心迫不得已。王念孙则理直气壮,讲事理、讲情理、讲法理,最终让能言善辩的和珅理屈词穷,在“一身荣耀成泡影,落得千古留骂名”的痛悔中,认罪伏法。

  《扳倒饮》原名《扳和珅》。尾场中,众人送酒,庆祝胜利,点了题,也解了题。改用这样的剧名,增添了故事余味,扩大了传播效应,更说明,一心为民的人,百姓永远记得他。(赵建国)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