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交响乐宣传不必“标题党”
2018-12-03 15:25:00  来源:检察日报

  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上,某交响乐团负责人谈及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交响乐时举例说:“比如我们要上演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当时作曲家正迷恋一位女演员,所以我们的微信帖名就叫作《这是一个迷弟追求女神的爱情故事》。”对此,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立刻提出不同意见:“营销手段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太建议这样庸俗化和迎合观众。”李南认为,这样的“标题党”过于娱乐化。

  与通俗艺术相比,古典音乐可谓阳春白雪,它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底蕴方能沉进去,因此,愿意走进音乐厅并能充分领略交响乐神韵者委实不多。在文化艺术产业日趋市场化的形势下,受众的多寡直接关乎相关艺术团体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其能否长久生存下去,一些交响乐团不得不绞尽脑汁吸引观众,有点类似于“病急乱投医”,于是就抓住了“标题党”这根救命稻草。

  不能说以“标题党”方式宣传推广交响乐完全没有效果,正如前述那位负责人介绍的,他们把微信内容做得有趣,每条推送都附上购票链接,确实有助于提高售票率,“我们希望先让观众走进音乐厅。”

  “让观众先走进音乐厅”的想法固然没错,可是,为了能使观众走进音乐厅就借宣传标题玩噱头,吊观众胃口,未见得就是好主意。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对此持有异议,倒是不无道理。毕竟,欣赏古典音乐不同于看电影、玩魔术、围观马戏团,热衷于走“标题党”路线,说得好听点是宣传推广的一种方式,而若直白地讲,多少有些忽悠人的因素。

  正如李南认为的,经典就是经典,古典音乐不能被庸俗化。尽管今天很多把古典音乐娱乐化的文章,借“标题党”过度超越艺术本身的现象出现,“但我们自己是干这行的,作为文化守护者,我们自己要有坚持。”这才符合严肃艺术从业者的职业定位,唯其如此,才不致趋于媚俗与迷失。靠“标题党”把观众诓进音乐厅,是在透支观众对交响乐的热情,某种程度上可能损及交响乐的艺术口碑。

  让更多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音乐厅、爱上交响乐,一方面需要放水养鱼,脚踏实地多从事一些公益宣教工作。只有针对不同层次受众,通过普及艺术欣赏读本、举办专题艺术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研讨等方式,大范围、深层次地逐步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艺术修养,才可能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交响乐之类的高雅艺术产生兴致,乐享其趣。同时,交响乐从业者自身的修为和艺术水平,是货真价实的艺术精品的保障。那种“全国人民都嗨了”“全国人民都怒了”的标题党风格,实在不宜出现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庸俗化的包装,必然成为艺术之伤,得不偿失。

  音乐指挥家余隆说得好:“包装当然很重要,但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包装上,因为最终,内容才是古典音乐永恒不变的本质。”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