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悭态
吕传彬
小气鬼、铁公鸡、守财奴、悭吝鬼,都是形容舍不得花钱的人。
《中阿含经》云:“我见世间人,有财痴不施;得财复更求,悭贪积聚物。”这种人,在你我周遭出没,见怪不怪。其实这种人收入还不错,绝非没有钱,只是:习惯在社交上老是等人家请客,自己从来不主动邀宴;朋辈的红白帖子,总是装作没有收到;和友人去看电影,到了售票口前总是脚步落后;跟同事上馆子结账时,总是在衣袋里掏来掏去掏不出钞票来;街上遇到化缘募捐的人,就装作没有看到快步走过;邻里举办公益活动时,当天肯定是忙得不见人影。
你不觉得这种人很熟悉吗?“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出一百以作公益,不为也。”有个友人,常常喜欢向同事借钱,借了钱就忘了还,和他认识的人千儿八百的几乎都被借过。有人问他何以健忘?他答:“非也,乃还钱时会心疼,很舍不得也。”
为了解释这类人物的特质,仓颉费了脑筋造出了好几个字来表达:吝、啬、悭、吝啬、悭吝、悭涩,都是形容一个人舍不得花钱的德行。俗云:“世间有四宝,不肯拔一毛;铁公鸡、铜仙鹤、木雕马、石狮子。”诚然,这四样硬东西,谁能从其身上刮出一根毫毛?那为什么有人会那么小气巴拉,一毛不拔呢?
恐怕都是源自贪爱之心,由于这个心贪得无厌,喜爱集聚,凝成一股坚执不舍、自私自有的念头,绝不容许他人分享,更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所以视财如心、视利如命,当然不容他人指染,不许旁人窥探。
梁朝萧绎撰《金楼子》中记载一段“凑足数”云:“楚一富人,牧羊九十九只,想凑足一百整数。邻居贫户也,仅有一羊。富人遂登门拜访,对贫者说:‘我养了九十九只羊,把你那只羊给我,让我凑足一百,好不好?’”
世间这种富人很常见,银行存款已有九百万,千方百计想再弄一百万凑足一千万整数,当存了一千万,又想凑足两千万。
许多贪官污吏之贪并非贫困,而是贪爱,一味追求“凑足数”之满足感,只好贪于收入,悭于付出,才能累成数亿数十亿的黑钱,正如《晏子春秋》所言:“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小人之行也。”
一个人如果仅是吝啬,舍不得助人,舍不得布施,顶多只能说他是小气鬼、守财奴,交际狭窄,人缘太差而已;可怕的是,悭吝加上贪爱,那就“为富不仁、为官贪墨、为商暴利、为工巧夺”,令心侧目,天理难容了。
魏邯郸淳撰《笑林》中有一段记事:“有个富翁很吝啬。亲友有急事向他借钱,不得已只好入室取了十个钱,走出房门时,心有不舍,一边走一边减少钱数,等走到门口时,只剩下了一半,然后小声对亲人说:‘我把所有的钱都借给你了,你千万不要告诉旁人,否则大家都像你一样来找我借钱,那怎么得了?’”
这号人物,人间非常普遍,他说的那些话,是不是也觉得很耳熟呢?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悭贪积聚财物,身后祸遗子孙”,君不见多少名人身后,儿女为了争产而对簿公堂?
所以何不在生前慷慨施舍,造福人群?俗语云:“子孙自有子孙福,莫为子孙作马牛。”这句话值得悭者三思。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