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到底什么样的言行是性骚扰
2018-02-05 11:23: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在许多法律保障尚不健全、社会对性骚扰缺乏认识的国家,当务之急可能仍是建立相关制度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使其在职场、公共场所免遭性骚扰的侵害,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比如过于严苛的制度、社会氛围对性自由表达造成的伤害。

  ■ 陈亚亚

  性骚扰,尤其是职场性骚扰是针对女性的、常见的暴力行为之一,有调查显示,即使在性别平等意识较高的欧盟国家,也有40%至50%的女性曾在工作时遭到不必要的性挑逗、肢体接触或其他形式的性骚扰。在美国,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受访女性表示自己曾经历过性骚扰,其中近7成的事发地点在职场,同时有20%的男性表示曾遭遇性骚扰,其中60%的事发地点在职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性骚扰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2017年,好莱坞的性侵案被曝光后,在美国社会上迅速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站出来谈论自己的遭遇,进一步在全球引发了名为“Metoo”(我也是)的运动,鼓励公众打破沉默、勇于发声、掀开性侵害的遮羞布。其后,由300多名好莱坞演员、编剧及娱乐界高管等联合发起了“Timesup”(时间到了)的抵制性骚扰行动,该活动于12月20日发起基金募集,目前已筹款到1300多万美金,拟用于为职场性侵犯的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及进一步帮助。

  在美国,反性骚扰行动并不限于娱乐圈,而是辐射到了各行各业,在科技界、学术界、金融圈、政治领域都有不少性骚扰事件被曝光。据报道,2017年以来,美国大约有100多位知名公众人物因此而离职或停止活动。在世界各地,类似的情况也不少。比如在英国,国防大臣法伦因2002年触摸过一名女记者的膝盖而主动辞职。以性别平权著称的瑞典也爆出了丑闻,与负责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关系密切的一名瑞典文化界名人被爆涉嫌性骚扰、猥亵和强奸。

  不少人指出,大众纷纷站出来对性骚扰进行曝光,对于改变落后的社会观念(即性骚扰是骚扰者的问题,而不是被骚扰者的错误),有难得的积极意义。不过这一行动也遭来了一些反对意见,例如在2018年1月9日,一百位世界知名女性在法国《世界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她们不同意某些女权主义者对性骚扰的意见,认为这些人有“仇恨男性”之嫌。

  在这封公开信中,她们提到了自己的担心,即害怕这一行动会引起“清教主义”的反扑。一方面这样的趋势可能将对人们的性行为进行过多规范,例如规定大家必须以某种“正确的方式”讲话,这导致一些男性可能根本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就由于一些不受欢迎的行为而遭受了过度处罚(如被迫辞职);另一方面,这一行动将女性固定为受害者的形象,以保护女性之名而实施对其的束缚,对于女性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利的。因此她们提出,需要“捍卫纠缠求欢的自由”,这对于性自由来说不可或缺。

  公开信发表之后,互联网上有不少人表示认同,但也有人提出应该考虑到具体的语境,在法国有这样的批评和反思可能是必要的,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则未必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法国对此的法律措施相对完善,民众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也较强。例如现任法国总统的马克龙在当经济部长时,曾有一名女大学生不断寄送告白信和情色照片给他,马克龙举报后,警方就逮捕了这名女学生。据称在法国,以电子通讯方式骚扰他人,最重可处以一年有期徒刑和1万5000欧元的罚款。

  法国有关性骚扰的法律是在2012年修订的,新的法案中对性骚扰的定义作了更细致的规定,如色情玩笑、身体接触、性暗示以及在受害者办公桌上放色情杂志等行为都属于性骚扰;新法案中的量刑也更重,性侵犯者定罪后将获最多两年的监禁以及3万欧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面临3年以上的牢狱之灾和4.5万欧元的罚款。对于职场中的性骚扰,受害人不仅可以要求惩戒“施暴者”,还可以通过劳资调解法庭,以雇主没有保护好员工利益为由对雇主进行起诉,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社会对性骚扰是越来越敏感。曾有报道称,为了弄清不同国家对性骚扰行为的具体界定,英国一个民调机构Yougov对欧洲多国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差异颇大。例如对于“瞄胸”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德国仅2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性骚扰,丹麦也只有26%,而一贯被认为“自由开放”的法国却有约一半的受访者将此视为性骚扰;其次,在“眉来眼去”这个选项上法国也令人大跌眼镜,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对女性“放电”、“送秋波”是无伤大雅的行为。

  据称法国在2018年会有更严格的法案出台,将进一步严厉打击性别歧视和性侵犯,以降低法国社会对相关事件的容忍度,尤其要对那些在街头巷尾等公开场所的性骚扰进行积极治理。据外媒报道,法国主管男女平权的国务秘书已通过媒体披露了该立法计划。什么是街头性骚扰呢?该官员在接受采访中提到:“当一个陌生男子故意凑到你跟前说话,离你的脸只有10到20厘米——或是在你表现出不乐意时还缠着一遍又一遍要电话号码,这些都属于街头骚扰行为”,这样的行为以后会被当场罚款。

  了解这一背景之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法国媒体上会有这样的公开信发表,以及这些女性真正在担心什么。在许多法律保障尚不健全、社会对性骚扰缺乏认识的国家,当务之急可能仍是建立相关制度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使其在职场、公共场所免遭性骚扰的侵害,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必要去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比如过于严苛的制度、社会氛围对性自由表达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认识到,反对性骚扰的目的并不是反对性自由,而是希望在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中,性的自由表达不会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