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治理信息泄露治本之路在何方
2018-06-07 15:37:00  来源:法制日报

  对话人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刘德良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                  赵占领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 巍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记者:信息安全一直是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近期,美团外卖官方在公众号上发布了公告,表示将对美团外卖的“号码保护”功能进行升级,并将此功能设定为默认开启。“号码保护”是美团外卖于2017年推出的功能。开启该功能后,用户的真实电话号码将对商家和骑手隐藏,以保护个人隐私。美团外卖表示,在解决了运营商大规模接入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后,这一功能预计在今年5月底全面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到6月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商家。但是否真如一些人认为的,外卖行业的个人隐私泄露将成为历史,这也是很多民众所关心的。

  赵占领:一些商户因为掌握消费者手机号码,后续不断发垃圾短信、推销广告;另外,如果消费者对商家的产品不满意,向平台或者工商部门投诉之后,商户对消费者进行骚扰、恐吓、威胁。所以,保护隐私可以起到这两个效果。

  对于送外卖的骑手,他们掌握用户手机号码后可能用于不良的目的,包括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投诉时可能威胁恐吓消费者。这种办法只能说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对用户的骚扰。

  朱巍:效果究竟怎么样,目前还不好说,因为泄露与保护是两回事。除了号码的隐藏,还包括平台对信息的管理和保护能力,既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法律制度层面。

  刘德良:现在很多人把隐私泛化,很多东西动不动就叫隐私,这其实掩盖了问题的本质。只有极少数的个人信息需要保密,有些个人信息是正常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所必需的,媒体或舆论要求保护个人隐私,迎合了某些人的心理,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你的信息被10个人知道和被11个人知道,这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仅在于谁会滥用这些信息。手机号码就是用来正常通信交流的,但是不能用来打骚扰电话、发垃圾短信。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是强调数据保护、隐私泄露,却很少有人关注个人信息的滥用问题。

  目前在个人信息滥用方面缺乏有效的规范,加上媒体或者舆论在错误的方向上去引导,个人信息滥用问题得不到解决,问题会更加严重。

  记者:不可否认的是,推出隐藏号码功能对用户隐私保护是一种有益探索。不过,就像上面提到的,是否更应该在机制建设上多下功夫?比如,有民众提出,很多时候泄露个人信息的是“内鬼”,而“内鬼”并非是外卖员本身。那么,该如何从机制上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赵占领:要保护用户信息,需要在用户信息的收集、使用、保管各个环节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首先是在平台上提交信息,商家会掌握信息,骑手会掌握信息,那么在这三个环节上都应该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平台来说,如何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不能随意提供给第三方,也不能由于管理或者技术的漏洞,导致用户个人隐私被泄露、被倒卖。

  朱巍:隐私泄露,除了商家,也可能是平台“内鬼”或者管理技术上的漏洞。我觉得,大规模的泄露要么是病毒、黑客的攻击,要么是“内鬼”。

  记者:那么,诸如外卖平台等这些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的平台,是否有采取相关措施保护用户隐私的义务?这是否是一项法定责任?

  赵占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多,比如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工信部规章等。这些规定明确要求,对个人信息的收集首先应当遵循正当、合法、必要性原则。外卖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但是收集的信息就要在存储和使用中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收集方要让关联公司或者合作方使用的话,需要用户在协议上同意才行。

  记者:什么才是遏制个人隐私泄露的根本之道?

  赵占领:对于外卖业务来说,个人能采取的措施有限。因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交给别人后,消费者就无能为力了。信息在别人手里如何掌握,消费者控制不了。作为消费者,只能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信息泄露,如不要随意点击链接、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等。

  朱巍:第一个方面,肯定是要依法严惩。第二个方面,在技术方面要提高尺度,有时候平台的技术跟不上黑客的发展。第三个方面,要注重对人员的培养和宣传教育,要做好把关内控,因为“内鬼”都是从内部出现的。

  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信息使用情况。比如,消费者现在不用美团了,那么在卸载时,平台要把消费者所有的个人信息都删掉。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