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的螺蛳
2018-04-02 09:25:00  来源:扬州晚报
    

  清明螺,赛肥鹅。

  从小在水乡长大的孩子,随便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对螺蛳的热爱,都不会有丝毫减退。

  在物质匮乏的日子里,螺蛳就可算作是我们饭桌上宝贵的荤腥了。如今的人,讲究明前螺,无子、肥嫩。而从前的水乡人,吃螺蛳可不管时节,一年四季,螺蛳都会出现在农家的餐桌上。

  冬螺比较少,但是水乡还是有的。

  天寒地冻的农闲时节,身体壮实的男人们可不能闲着,队长派活,罱泥(清理河道淤泥,沤成有机肥料)。这个时候,我们就在岸上盯着,等待捡螺蛳。

  罱泥这个农活,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如今回忆起来,更像一项竞技运动。一条船,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挟罱,慢慢悠悠地在水面上晃荡。当一罱子到水底挟淤泥的时候,撑船的那位,必须将竹篙插入淤泥深处,别紧船体,保持船身稳定。就这么一罱子、一罱子将河底的淤泥挟进船舱,其中会有螺蛳、河蚌。

  当船舱装满了淤泥,就找一坡面,挖个大坑,将淤泥戽进大坑。这是一个力气活儿,用一把叫戽锨的工具,两个人使大劲儿,一下一下地将淤泥戽上来。这样的劳动锻炼臂力肌和腹部肌呢。

  第二天清晨,淤泥面上就会有一层螺蛳钻出来,孩子们就捧着盆儿,捡得盆满钵满,喜气洋洋。

  乡间水暖螺先知。

  春来了,天气暖和起来了,水里的螺蛳也活泛起来,在水草上攀着,在水岸边爬着,在桥桩上附着。孩子们想玩水,又怕回去被父母责骂甚至痛打,就顺带摸点螺蛳,解决了午饭菜,这是我惯玩的伎俩。

  有时候家长会带着孩子趟螺蛳。捕鱼摸虾捞螺蛳这种事情是孩子们的游戏,家长能够有闲参加,那就有点隆重了,具有仪式感了,就好比现在的父亲带孩子进游乐场。父亲扛着趟网子(一种网鱼虾贝类的工具),我们兄妹雄赳赳、气昂昂地拎着水桶跟在后面,很威风的。父亲趟一网子上来,就倒在平地上,我们兄妹分工合作,有拣小鱼的,有拣小虾的,有拣螺蛳的。遇到个头太小的水中生物,我们会扔进河里,让它长大。

  如今,无论是饭局还是排档,与螺蛳相逢,总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筷头稳、准、狠,嘴里“叭、叭、叭、叭”,一气呵成,流畅无比,惊得同座举箸忘食:何其神乎!

  呵呵!打小练就,不好意思!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