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书馆的交响音画
2018-04-20 09:32:00  来源:检察日报

  从高处俯瞰,滨海图书馆宏伟壮观,环绕的梯形回廊,让人想到这正是一曲交响音画。

  上午十点,是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开馆的时间。

  每天上午十点前,副馆长刘秀峰都会在馆里走一圈,站在门口看着这片声名大噪的中庭。“这里既是一个舞台,也是一个看台,而今天的戏,还没有开始。它以期待的姿态,等待着每一天的演出。这场演出不是戏剧性的,而是人们生活中最富文化气息的日常,是我们给读者提供的更多可能性。”刘秀峰说。

  一座城市的图书馆,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提到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我们就想起爱尔兰,说到阿德蒙特图书馆,我们会想到奥地利,如果说到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我们会想起1848年麻州大法院法令那条著名的法律:“从现在开始,波士顿市被授权建立并维护公共图书馆为城市居民服务。”

  丹麦皇家图书馆,别称“黑钻”,它以黑色抛光的花岗岩和不规则的角度而得名,它是北欧最大的图书馆,自17世纪以来所有在丹麦出版的图书都能在这里找到。这个靠海的图书馆风景绝伦。

  天津滨海图书馆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网上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照片都是图书馆一楼的中庭:白色的书架从地面层层盘旋至穹顶,包围四周犹如书山,人们可以字面意义地“攀登知识高峰”。但很快,慕名而来的读者和游客发现,高层书架都是贴画。原来,图书馆的中庭区域仅在地面的低层书架上陈列了书籍,“书山”上放书的位置均是带孔铝板印刷上书脊的图案。

  刘秀峰告诉记者,中庭在设计上的功能,一是图书馆内部的交通枢纽,二是滨海文化中心的消防通道,所以中庭必然不可以有藏书功能,不安全。至于那些“假书”,是带有细密小孔的铝板,那些小孔有吸音的功能,这样即使中庭人很多,基本还是比较安静的。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某学校组织参观。孩子们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立刻开始攀爬“书山”(馆内规定,为安全起见,儿童禁止登上“书山”),好不容易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劝下来,老师拿出照相机,众人齐喊“茄子——”合影,然后再次大呼小叫地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的刘秀峰心情有些复杂,“我们不愿意把这儿变成旅游景点,我们想引导来者不要总是‘到此一游’。但人们对文化设施有向往,总不是一件坏事。”

  刘秀峰提到两会期间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谈到“网红图书馆”时的一段话:“一个人到图书馆里,拍个照发朋友圈,说明他把读书当成一种骄傲的值得炫耀的事,这是好事儿。这些网红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对于全民阅读也是有好处的。”

  刘秀峰说:“只靠噱头吸引人们走进图书馆,肯定有些本末倒置。好在我们的借阅量还是很可观的,图书馆的本质功能我们没有丢。”

  关于图书馆,最著名的一句话来自博尔赫斯。他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泰戈尔则是这样写图书馆的:“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图书馆里,语言是静寂的,流淌的是凝滞的。人类不朽的性灵之光……好似喜马拉雅山头上覆盖的冰川中拘禁着滔滔洪水,图书馆也仿佛围堵着人心的江河。”

  滨海图书馆除了引人注目的中庭,也有传统图书馆的阅览室、自习室等设置。记者在“书山”上下攀爬了几次,最后在一层两侧找到了通往主要阅览室的电梯。从高处俯瞰,图书馆宏伟壮观,环绕的梯形回廊,让人想到这正是一曲交响音画。

  对于记者的体会,刘秀峰笑言:人们在“书山”上上下下寻找一番,最后发现了“宝藏”的入口,不也有一种探索的乐趣吗?

  描述图书馆最具有文学性的著作,当属艾略克·格瑞伯的《魅力与狂欢:出没在图书馆里的主人公们》。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们”,都是“一些老朋友和熟面孔,比如伏尔泰、凡尔纳、弗吉尼亚·伍尔芙、斯蒂芬·金等……虽然作家们笔下的文字各不相同,但对图书馆强烈的感情却是相似的。他们往往认为图书馆是一粒可以唤起魔力和疯狂的强效药”。

  对所有读书人来说,每增加一座图书馆都是一件幸事。滨海图书馆的建设还在继续,阅览室里空着的书架也会慢慢填满。刘秀峰说:“再美的图书馆,读者总有看厌倦的时候,能够留下读者的还是内涵。”正如当初中庭还没有完全建好时,他和同事们看着已经初见雏形的书山,下定决心:要为这个美丽的建筑,打造灵魂。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