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迎
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扬州市人大代表
仲夏时节,扬州城的气温时常达到30℃以上,人在阳光下站上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但位于城北蜀冈的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现场,每个人都在挥汗如雨地忙碌着。
“这处遗址预计今年10月对外开放,届时,它将向世人讲述精彩的‘扬州故事’!”脸颊被晒成小麦色的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小迎,撸了一把湿漉漉的头发,笑容中满是欣慰。
考古队来了个女队员
王小迎是西安人,2004年夏天,从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的她,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设在长征路上的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然而,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是这里唯一的女性!
“野外考古很辛苦,但我相信,你会这里扎下根,并干出模样的!”热情的所长安排一位土生土长的扬州老同事领着她去扬州博物馆、扬州唐城西门遗址博物馆、扬州城遗址等处转悠。抚摸着沧桑的城墙砖,端详着出土的陶瓷片,她感到一阵幸福的眩晕:“两千五百年历史,三次辉煌,守护它们,不正是我所追寻的梦想吗?”
但这种幸福还没在心头萦绕两天,一个电话就揪紧了她的神经:“东关街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挖掘机碰到几块古砖!”她立刻拎起考古工具包,跟着同事骑车向现场疾奔,到达时,只见一处青砖墙体已经被掀开了角。“暂停施工,抢救文物!”在考古研究所和项目建设单位领导的沟通协调下,她和同事进入现场,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
看过《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人,都会觉得考古工作很刺激,但作为一名考古队员,其感受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苦。当时正值盛夏,狭窄的土坑里湿热异常,习惯了西北地区干燥气候的王小迎几乎喘不过气来,她只得工作个把小时就靠在坑壁上休息一会儿。但当她一碰到那些一千多年前的城墙包砖和夯土墙体,便立刻一个激灵,重新打起了精神。
经过半年多的发掘,王小迎和同事们清理出了扬州城东门遗址的北宋时期铺砖道路、南宋时期瓮城墙体及瓮城内铺砖地面。此后,伴随东关街改造工程进度,该处遗址又于2005年和2009年进行两次发掘,其始建于唐代、北宋时期沿用、南宋时期加筑瓮城的“真容”重现人间。
在扬州市政府的重视下,2010年4月,东门遗址的地下结构、城门基址在加装钢化玻璃保护罩后,对市民和游客开放,成为扬州丰厚历史的有力见证。
考古与城市建设可以双赢
地下文物的发现,通常都与城市建设有关。王小迎在扬州从事考古的这十多年,正值扬州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时期,起初,考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也曾令她深感困扰,但后来,在扬州文物部门坚持不懈的奔走呼吁和扬州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两者关系逐渐顺畅。2012年3月,《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公布施行,考古前置制度得到明确。
载宋代扬州有“一地三城”之说,其中,宋夹城位于宝祐城和宋大城之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06年瘦西湖扩容时,宋夹城遗址被发现,经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研究,出土的城墙砖上刻有部队番号,这说明当时有全国各地的军队都曾在此修墙、驻防。即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扬州的战略位置由过去的中心城市转变为“边疆”城市,宋夹城也成为抗金抗元的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基于宋夹城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2009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面积为38.71平方公顷的遗址实施全面保护,并打造为集生态、休闲、旅游、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如今,宋夹城已成为生态扬州、文化扬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喜看古运河重生
“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过去是,将来也是。”回顾十八年的考古之路,王小迎用一句话表达了心中最深的体会。
2013年3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地段某楼盘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两座古墓,每座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进行抢救性发掘。在西侧墓室里,王小迎和同事们发现了铜制的衔环铺首、金镶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等级很高。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隋故炀帝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在东侧墓室,考古人员发现了一顶冠饰。
据此,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与其皇后萧氏的合葬墓昭然于天下。由于隋炀帝的重要功绩是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因此其墓葬的发现,让古运河的扬州篇章重新成为热议。
如何让古运河拂去岁月尘埃、焕发更美容颜?从2014年起,扬州打响运河水质保卫战,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工厂企业单位全部迁址让道,围湖养殖全部退渔还湖。同时,大运河航道提档升级,127.5公里长的大运河扬州段均实现二级航道改造,可以满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年运输量4.22亿吨。此外,高水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名城名镇修复、文化旅游融合等协同推进。2017年9月,面积达33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公园免费开放。2021年6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三湾之畔开馆运营。
而在这曲古运河重生的动人交响中,扬州检察机关的努力,王小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促进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省出台专项决议,探索性地将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纳入公益诉讼‘等外’范畴。还与有关部门会签大运河公益保护协作文件,形成政府主抓、检察监督、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运河文明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