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时,警车空调突然坏了,没法修好,车内温度高达40℃,我们脱下衣服,光着膀子,顾不了汗流浃背,顾不了几近虚脱。
□老人蹒跚着离开,就在拐弯时,突然站住,转过枯瘦的身躯,迎着风雨,对着我,凝重而虔诚,如一个忠实的信教徒,深深地低下白发苍苍的头,连续鞠了三个90度的躬。
我是一名刑事执行检察官,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世骇俗,但在平凡的坚守中,通过工作的点滴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将沉甸甸的检徽放置于思想的最前端。此刻,灵魂在飞舞中独白,我沉浸在岁月温暖的臂弯里,许多事情难以忘怀……
正义不会缺席
2016年1月,在一次巡视检察时,我看到了她的泪水,点点滴滴,瞬间打湿了我的心。
她声泪俱下地申诉,法院在判决时,未将其羁押在看守所的39天时间折抵刑期,她与家人四处申诉,尝尽艰辛,受够炎凉,毫无结果。如今,她心如死灰,一片绝望,再不相信法律,认为世间再无公平正义。
震惊之情难以言喻,我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请给我一点时间。”说完,我毅然转身离去,不敢再多待一秒,她的绝望,让人悲伤而难忘。
向领导汇报后,我调取档案认真审查,发现她因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作出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实际上,她一直羁押在看守所,法院却以为她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因此,未将此时间折抵刑期。
证据确凿,真相大白。接下来的日子,我辗转奔波于公安机关与法院之间,未敢有丝毫的停歇与懈怠,一次次的沟通、交流、协调,即使已向法院发出了检察建议书,我仍旧没有放弃,一次次积极跟踪进程,竭尽所能地全力监督纠正,不到法院更正刑期那一天,我无法安心,也决不放弃。
那一天,尚有余温的刑期更正裁定书还散发着微微油墨香,我情难自抑,激动万分地将其送到她手上。她捧着裁定书,手微微颤抖,双眼饱含泪水:“我本来不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你们没有放弃,为了我跑来跑去,让我相信,世上还是有公平。”
在驻所检察的岁月里,我看到过一双双眼睛,无助、苍白、渴望;我看到过一双双手,颤抖、犹豫、畏怯。从来,我都觉得责任重大,不容有失;从来,我都认真对待,寻找真相。
当正义降临,在押人员的欢笑、认可、赞许,给我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让我在维护法律公平的路上奋然前行。正义只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无数时光里,我竭尽全力,行色匆匆,只为正义早点到来,哪怕只是提前一秒钟。
笑容让我欣慰
我望着她,心里犹疑不定,这么清澈见底的眼神,怎么会与犯罪挂上钩?这么清瘦稚嫩的双肩,怎么会合伙去骗取一个老人的钱?我敲打键盘的双手,微微颤抖,她,可是一名未成年人啊。
不谙世事,懵懂无知,让她轻易相信了老乡倪某的话,从遥远的贵州,背井离乡来到长沙。这里的繁华曾让她无限流连与憧憬,她一次次用心编织着梦,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一次,倪某带着她和同伴,将跌打丸假装成特效药,轻而易举地推销给路人,她分得50元。钱来得如此简单,贪欲变得不可收。直到有一天,在倪某的带领下,她将魔爪伸向一位老人,望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假药满心欣喜地离开,她心里闪过一丝心疼,然而,骗取的8000元钱,让她立刻泯灭了良知。也是这一次,她如梦初醒。冰冷的手铐铐住了她细小的手腕,来不及挣扎,她被送进了看守所。思念父母,以泪洗面,未来的路,该如何面对?
那一刻,我的心颤抖了。
为什么不给她一次机会呢?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又未尝不是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副检察长李梅提出,这样的未成年人,主观恶性不深,社会危害性不大,确有悔改表现,应尽快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
六月的长沙,热浪滚滚。忙碌、奔波,烈日下的炙烤,汗水如雨点般哗哗落下,为了让他们早获新生,这些辛苦,又算什么!然而,当案件办理得差不多时,一道巨大的鸿沟如从天降,突然横亘在前行的路上,让人措手不及。
她和同案中另一名未成年人都是贵州人,倘或变更了强制措施,谁来保证他们能及时到案?
沉默,深深的沉默。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不!
那晚,热浪袭人,四楼会议室灯火通明,映得每个人胸前的检徽熠熠生辉。检察长盛磊亲自坐镇,讨论,反复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了意见,时针滴滴答答地行走,不知不觉指向了零点。终于,盛磊拍板作出了决定:联系当地爱心企业,收留两名未成年人。
奔波,奔波,不停地奔波。长沙的大地上,印满了我们寻觅的足迹,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我们始终没有放弃!
寻找企业的消息不翼而飞,感动了无数爱心人士。那一天,我们收到了几十家公司、企业的邀请函。宛如找婆家一样,我们精挑细选,反复商量,不厌其烦地了解情况。经过几番选择,最终我们挑中一家社区矫正基地的爱心企业,这家企业曾先后接受过50多人次的缓刑、假释等社区矫正人员的安置,管理规范,经验丰富。
“我一定听‘黄妈妈’的话,好好学一门技能,报答父母,回报社会。”那一天,她走出了看守所的大门,看着满满的阳光洒落大地,动情地说下这番话,泪水从脸庞滑过。泪水过后,我看到了一张笑脸,宛如盛开在风雨中的花朵。
这一刻,我无比欣慰。曾经的辗转奔波,曾经的用心追求,为的不正是这一天吗?执检路上,怀一颗赤诚之心,饱含深情,阔步前行,法律不是冰冷的,可以喷发出滚烫的热量!
永远在路上
2016年11月的一个凌晨,大地沉睡,青烟笼罩,寒风似刀,月色朦胧,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曦里猎猎作响。
看守所里,10名艾滋病罪犯悉数从监室提出,整齐地站成一列,数名民警利索地为其加戴镣铐。我满脸严肃,认真检查着每一副手铐、脚镣。使命在身,我即将踏上监督艾滋病罪犯交付执行刑罚的征程,任重道远,决不容许出半点差错。
犹记得2016年8月,全程监督艾滋病罪犯交付执行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返程时,警车空调突然损坏,无法修好,车内温度高达40℃,我们脱下衣服,光着膀子,顾不了汗流浃背,顾不了几近虚脱。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提前一天,我特意查看了车辆状况,研究了行走路线,检查了座位安排等,艾滋病罪犯身体虚弱,无法承受丝毫意外。
清晨6时30分,警车出发。行至高速路上,一股浓雾平地而起,视线不明,险象环生。我叮嘱司机减速慢行,小心驾驶,再一次回头查看艾滋病罪犯,心里闪过一丝警觉与忧虑。艾滋病传播途径仅限于血液、性与母婴三种方式,可一旦亲身长时间与这么多艾滋病罪犯同车而坐,“恐艾心理”便跳出来作祟,免不了有所忧虑。
250公里长途跋涉,上午11时30分许,我们终于风尘仆仆赶到监狱。他们见看守所送来10名艾滋病罪犯,连连抱怨,牢骚满腹。这也难怪,长期的警力不足、资金匮乏、管理难度增大,让他们对看守所的交付执行越来越紧张。果然,监狱管理人员说,未提前通知,没有床位,不予收押。看守所民警惶急万分,人都来了,总不能又带回去吧。他们翻出一摞资料,据理力争。监狱管理人员置之不理,断然拒收。
争吵,于事无补,只能激化事态。监督,不仅仅需要力度,有时更要谋略与智慧。我看在眼里,没有作声,唤了一名民警,带上执法记录仪,转身离去。
驻狱检察室,我一五一十地将情况说明,请求予以监督。驻狱检察干警迟疑不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他们何尝不知,又何尝未曾监督。纠正违法通知书也发了,可收效甚微,长此以往,便有些情绪低落,心灰意冷。我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数语。驻狱检察干警点头称好,与我一道,直奔监狱。
他们仍旧在争吵,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见我们到来,都闭嘴不言。
驻狱检察官扬了扬手中集中清理判处实刑未交付执行专项活动的通知,又使使眼色,随行的看守所民警会意地携带执法记录仪奔向前来,摄像头的工作指示灯闪闪发亮!
此时,他们进不能,退亦不能,无话可说,只得答应将10名艾滋病罪犯全部收押,下午办理手续。
回到长沙时,夜色已浓,霓虹闪烁。看着闪烁的灯火,我心潮澎湃。多少人,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定团结、祖国的繁荣昌盛,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与热血,默默无私的奉献。
守望正义,我宁愿永远都在路上。
水滴里的光芒
2016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寒风凛冽,大雨滂沱,我到看守所进行了突击检查。
出来时,已近中午,天色灰蒙,雨势变小,淅淅沥沥,似乎永远也下不完。满是积水的道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撑着雨伞,缓缓行走。
武警岗楼的转角处,一个七旬老人,白发如霜,佝偻着腰,蜷缩着坐在绿化带的水泥边沿上,雨水恣意地袭来,他全身湿透,瑟瑟发抖,脸色苍白,嘴唇乌青,豆大的水滴从发际、裤角点点落下……
三九寒冬,雪雨霏霏,他不在家围炉烤火,却流落在看守所,任雨水侵袭,为什么?我不禁生出恻隐之心,移过雨伞,遮在他头顶。老人抬头,绝望的双眼,看到我胸前的检徽,顿时闪亮,又是欢喜,又是不安。我知道,老人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遂轻言相问。
老人迟疑一阵,尚未说话,浑浊的泪水已滚滚而落。我搀扶起老人,取下他肩上满是水渍的行礼包,扛在身上,说,走吧,有什么事情,到检察室慢慢说吧。老人颤抖着嘴唇,似有千言,却无一语相告。他跟在我身旁,畏怯而迟疑地举步相随。
检察室,我打开空调,为老人泡了一杯热茶,轻轻端到他面前。老人喝着喝着,脸色渐为红润,心神逐渐安宁。他吞吞吐吐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加上手势比划,说了大半个小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
原来,他的儿子因涉嫌盗窃罪被羁押在看守所,天气变冷,老人担心儿子受寒,前来送点衣物。早上六点,老人从岳阳偏僻的农村冒雨出发,一路打听,一路辗转,好不容易赶到长沙。可是,他没有想到,今天是星期天,看守所的会见室不上班,老人胆小,不敢恳求他人,又心疼儿子,一时之间,进退两难,茫然若失,便坐在雨中,悲不自抑。
我震惊了,无法想象,眼前这样一个孱弱的老人,是如何冒着冷风凄雨,从岳阳的小山村几度辗转到达陌生的长沙市郊?只为给不争气的儿子送几件御寒衣服,这份沉甸甸的父爱,又是何等深厚与伟大!那一刻,既为人子、亦为人父的我,被深深震撼。
我立即拨通了值班所长的电话,将此情况相告。值班所长深受感动,满口答应。
雨还在下,只是已经很小了,我撑着伞,带着老人往看守所走去。民警当场检查了衣物,立即送了进去。老人长舒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展开一丝笑容。
临别之际,他对我千恩万谢。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老人蹒跚着离开,就在拐弯时,突然站住,转过枯瘦的身躯,迎着风雨,对着我,凝重而虔诚,如一个忠实的信教徒,深深地弯下了白发苍苍的头,连续鞠了三个90度的躬。
刹那间,我百感交集。
我何德何能,让一个古稀老人向我鞠躬?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却让他如此感激涕零,为什么?
无数的日子里,老人鞠躬的那一幕,总在我脑海浮现。
群众无小事,以爱之名,倾听民声,执检工作,不但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厚度与温度!
(原标题:灵魂在飞舞中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