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魏某案件立案审查存在程序错误……”1月19日,对照“小册子”,我把案件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前来领卷的某镇纪委书记。
“嗯,这是我们疏忽了,回去就纠正。”临走的时候,李书记幽默地说道:“别看这小册子不太大,给我们戴的‘紧箍’可真紧咧!”
是啊,这巴掌大的“小册子”自编印以来,发挥的作用太大了。
2015年国庆假期刚结束,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落实“三转”要求,领导给我所在的审理室安排了重要任务——从现有的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中整理出一套适合全县纪检机关办案的程序规定。
虽说室里都是纪检战线的“老兵”,干起工作都不含糊,但要让大家梳理一套严谨的程序规定,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看似只有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和案件审理环节的办案程序,一到细节的地方,单是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就有上百部条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况且,当时没有可供借鉴的范本,整整两个月,我们或是走访调研,或是查阅资料,满脑子想的都是整理规定的事情。
修改、修改、再修改……临近2016年春节,一部《审查(审理)案件立卷标准》(简称《标准》)的1.0版诞生了,我们都称呼它为“小册子”。“小册子”不厚,但内容却很丰富,对案件线索处置、初步核实、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和处分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统一规范。后来,我们又及时根据中央和省、市纪委的有关精神,修改完善了纪律审查的部分表格和文书,进一步明确了材料内容、取证程序和办案要求,并将《标准》升级为2.0版的《审查(审理)案件立卷规范》。“小册子”印发给全县各级纪检机关后,纪检干部们反响很好,纷纷表示对工作帮助很大。
有一次,某镇纪委派一名青年干部送来六宗要审核把关的案件。案卷送达后,他似乎没有立即离开的意思,上前一问,才知道他到纪委工作还不到一周,这次送来的案卷,都是镇纪委在前两天才交给他整理的。“我对工作还不太熟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都是对照《审查(审理)案件立卷规范》来做的,希望你们多指点。”青年干部说。
我对他送来的案卷逐一进行了审核,本以为新手难免出错,但结果却让我“失望”了。没想到,只两天工夫,一直恶补“小册子”的他竟把案卷整理得井井有条。
事实证明,“小册子”确实起了大作用:全县2016年办案实现了“零差错”;2017年在保持办案质量的同时,办案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今看来,“小册子”的编印,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基层单位办案不规范问题,完善了监督执纪权力运行机制,提升了纪检机关的监督执纪能力。现在,县监察委员会组建成立,“小册子”又面临再次“升级”,以便继续发挥它的大作用。
(任清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