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孟一姝:迎难而上为当事人讨回公道
2018-08-21 15:50:00  来源:中国检魂网
 

  从业9年,已是行业翘楚,入选首批全国民事行政检察办案人才库;年纪轻轻,却屡获殊荣,先后20多次立功受奖。她,就是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孟一姝。

  娇小娴静,内心却蕴藏着强烈的正义感和浓浓的民情。“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能手”、省委省政府一等功、省检察院二等功、“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数不清的工作成绩和荣誉,就是孟一姝民生情怀的最好注解。

  “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2009年,法学研究生毕业后,孟一姝考入槐荫区检察院从事民行检察工作。“民事案件涉及法律领域极为广泛,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这更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让我时刻充满了干劲儿。民行检察工作虽然繁杂,但就怕一个‘钻’字。”孟一姝说。

  几年来,孟一姝先后撰写调研论文30余篇,在公开期刊发表15篇,利用理论研究解决疑难复杂案件10余件。她善于总结,随手整理的工作笔记有20多本。她归纳的“四对照”法,对提高办案质效起到关键作用。

  面对各项工作任务,孟一姝从不找借口、从不讲困难。2014年,她受领了参与首届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的任务。当时,她刚休完产假。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想想为集体荣誉而战的责任,她把孩子交给妈妈,强忍着思念和泪水迅速投入备战。

  “再苦再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经过连续数周加班加点、精心准备,孟一姝不负众望,一举夺得首届“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能手”称号,并入选首批全国民事行政检察办案人才库。全院上下为之欢呼,干警们纷纷把孟一姝作为身边的榜样。

  “我一定为大家讨回公道”

  “望着申请人无助的眼神,我真心希望在办案过程中不仅还他们公道,更要带给他们温暖。”孟一姝面对法院判决不盲从、面对当事人诉求不盲信,靠着过硬的办案能力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权益。

  2015年寒冬的一个清晨,多名下岗职工来到检察院。“我不想活了!”“你要是解决不了,我们就上访!”来者言辞激烈、情绪激愤。孟一姝敏锐地察觉到其中一定事出有因,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孟一姝握着一位大姐的手说:“大姐,请你们相信,我一定能为大家讨回公道!”温暖的承诺让大家顿时安静下来。

  原来,下岗职工们与单位在生活费发放数额上发生过纠纷,本来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他们已经要回自己的生活费。但单位竟以不当得利返还为名又起诉到法院,试图追回已支付的生活费。法院受理了该单位的起诉,下岗职工担心好不容易要回的生活费打了水漂,便来到检察院求助。

  孟一姝耐心倾听,详细询问,等把群众送出大门,才发觉已是繁星满天。此时,她才想起劳累的妈妈和年幼的孩子:“妈妈,今晚又要加班,我在办公室又要凑合一晚上了。”电话那头温暖的声音响起:“别牵挂家里,工作需要的时候放心去忙!”

  放下电话,孟一姝的泪水夺眶而出。母亲那句“工作需要的时候放心去忙”的话语一直回响在耳边,鼓舞着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辜负百姓的期望和信任。

  经过走访调查、审阅卷宗,孟一姝终于找出问题症结,即该案不符合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和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的要求。该院遂发出检察建议,对法院民事立案活动进行监督。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建议,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保住农民的命根子”

  “过去的‘坐堂问案’、书面审查已经不适合办案的新要求,公益诉讼必须俯下身子多方调查,了解案件的全貌,挖掘案件的真相。”孟一姝说。

  2017年夏天,办完济南市首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后,孟一姝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的保护决不能耽搁一天。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孟一姝带着科里的干警主动到山体、河流、耕地附近排查,到群众中走访。在一次排查中,他们发现了一大片渣土地,但孟一姝清楚记得不久前这里曾是耕地。耕地怎么一下子变成建筑垃圾场?里面是否隐藏着损害公共利益的线索?带着疑问,孟一姝展开了深入调查。

  孟一姝与同事冒着炎炎烈日多次到现场勘查,发现渣土场建设单位以该耕地地势低洼不适合耕种为由,与村民签订合同,约定在承包地上填放渣土,垫高后覆盖“好土”,保证达到耕种条件。可建设单位将大量掺有混凝土石块的建筑渣土倒入耕地后,便没了下文。村民已向法院起诉。

  孟一姝查阅了大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认此行为破坏了耕地资源,相关部门怠于履行监管职责,该案属于公益诉讼范畴。该院遂依法向渣土办等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履职,监督渣土场建设单位完成耕地复垦。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制订了详细整改方案,确保达到复垦标准。

  事后,村民们专程道谢:“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检察官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