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看看基层检察官一天都忙什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8-08-21 15:54:00  来源:中国检魂网
 今天我当班看看基层检察官一天都忙什么

  “今天我当班”。带着这个采访命题,我们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检察院,走近忙碌的检察干警。

  时间,8:36。地点,副检察长办公室。

  “前天区委召开全区电子商务大发展会议,为贯彻会议精神,昨天,党组专门开会研究,准备制订服务保障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意见的文件。”从事反贪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干警、副检察长张定东向笔者介绍。他说,今年伊始,刘波检察长在全院“四合一”会议上提出“12345”工程,尤其是班子成员,自我加压,除了分管的主责主业,每人还要开展两个课题调研,联系服务两家非公企业。大家都咬定目标,制作施工图,铺展推进表,你追我赶,唯恐落后。

  “我还得快去筹备明天要召开的苏鲁边界几家检察院的协作交流会议。”简单的采访被这位急先锋似的副检察长匆忙的几句话给结束了。

  时间,9:20。地点,案管中心。

  一进案管中心办公室,李传波科长从两台电脑中间抬起头,摘下眼镜,揉了揉略显劳累的双眼。

  靠近电脑,我看见李传波科长正在审查电子卷宗,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也累。

  “春节过后,我们加班加点,把1000多条案件程序性信息、近700份法律文书依法公开,公开率100%,排名从全市倒数第二逆袭到正数第一。”简单的几个数字,让笔者对已58岁的老检察李传波不由得肃然起敬。

  李传波说,去年主要抓量,今年重点抓质,严把案件受理、流程监控、结案审核三道关口,完善案卡项目内容,力争排位再夺全市第一。

  壮士暮年,雄心不已。笔者心有感慨。

  时间,10:10。地点,检察院信访接待中心。

  一阵响亮的锣鼓声,引来大量路人的驻足观望。一名中年男子双手举着一面写着“热心为民服务,化矛盾促和谐”的锦旗,激动地向身边围观人群说,“感谢老曹,感谢检察院为俺讨回公道”。

  经采访“赣榆十佳最美服务窗口标兵”、赣榆区检察院金牌信访接待干警曹克礼才了解到,原来感谢人陆某曾因计划生育问题被违法关押体罚,在上访过程中情绪失控欲喝农药自杀,被曹克礼及时制止,并全面询问了解情况,释法说理,宽心抚慰。检察院依法建议责任部门及当事执法人员依法办案,并向陆某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采访中得知,在13年的接待岗位上,曹克礼共接待来访群众13000多人,受理信访案件7000多件,化解各种矛盾300多件,为国家追回经济损失780余万元。

  时间,11:20。地点,侦监科。

  “1:4,弱势群体,轻微伤害。”

  “倒打一耙,还拒不认账。”

  “案件不分大小,越是小案越能彰显公平正义。”

  “楼霸虽小,但也是黑恶势力,打早打小是扫黑除恶的坚持原则。”

  “老百姓的赞声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说明扫黑除恶深入人心。”

  侦监科的干警们正在召开案件总结会。,原来,近期公安部门移送一件拟不立案的轻微伤害案件,侦监科干警认为应予立案,并进行补充侦查,在证据1:4相当不利的情况下,寻找蛛丝马迹,最终确立证据,将“小楼霸”绳之以法。

  时间,14:30。地点,控申科。

  控申科被市院评为2017年度集体三等功。一进控申科,笔者就见到那块耀眼的奖牌,熠熠生辉。

  科长刘希广正在翻阅案卷,见到笔者,起身相迎,端上一杯热茶。

  刘希广向笔者讲了一个刚办结的“同案不同判”的案件,蔡某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于2016年7月被判有期徒刑五年,蔡某父亲因2017年2月后判的两个同案犯判罚不一而向检察院提出申诉。控申科经调查后及时向区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区法院再审后全部采纳检察建议,依法将被告人蔡某的刑期改判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这是近年来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首例刑事申诉再审获改判案件,产生较大的法律效果和社会影响。

  时间,16:02。地点,检察院七楼会议室。

  青春、活力、朝气,会议室弥漫着年轻的气息。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仲伟玲正在围绕“成长、成才、成名”这个主题与青年干警们座谈交流。青年干警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

  “希望院里能建一个小型图书室,方便查阅资料。”

  “青年干警必须注重道德教育,德才兼备才能素质过硬。”

  “应加强对抗性、实战性辩论,真正提高公诉能力。”

  ......

  时间,17:05。地点,建国调解工作室。

  王建国是第一位被返聘的院领导,也是该院第一个专业化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被评为“全市多元化调解能手”,号称“金牌调解师”。2015年,王建国光荣退休,但他“退”而不舍检察情,“休”而不忘家国梦,时刻关心赣榆检察事业的发展。

  “这起交通事故,虽说你不是故意的,但给老李一家造成的伤害还是很大的,通过经济赔偿,能弥补一些损失,也能取得老李一家的谅解。”

  “远亲不如近邻,冤家宜解不宜结,老李呀,人家已诚心诚意地向你赔礼道歉了,答应赔付你全部医疗费用,还额外给你生活补助5000元......”

  王建国正在调解一起轻微刑事案件。王老用他那娴熟的业务、精准的法律知识和耐心细致、入脑入心的疏导,促成这起在公安部门调解三次未果的刑事案件最终得以调解成功。

  “新时代的赣榆检察将继续举旗定向,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瞄准新目标,集聚新动能,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检察长刘波的这段话为一天的采访划上圆满的句号。(臧明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东台父子检察官的故事

  在很多熟人心里,李荣胜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身上充满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大公无私、清廉正直;在很多老东检人心里,李荣胜是个能耐人,他带领的法纪科先后11次被上级单位授予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工作能力杠杠的……但在儿子李军心里,父亲李荣胜未见得有这么高大,他是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的工作狂,是没事儿就捧着厚厚的法律专著啃的法律痴,是为了办案把朋友、亲戚都得罪光了的人。不比人家的父亲有钱有权有时间,年幼的李军十分不能理解自己父亲对检察工作的那份执着、投入和痴迷。

  1994年对李家是多舛的一年,父亲李荣胜积劳成疾,被查出肝癌,李家的天塌了。卧病在床的父亲、愁容不展的母亲、懵懂无知的幼弟,20岁的李军第一次感到生命的残酷和责任的沉重。很快李荣胜病重不治,在一片刺眼的白色中静悄悄地走完了自己不到52岁的生命,对李军来说,世界那么大,可再没有一个人能让他像山一样去依靠,像海一样被包容,能让他面对着再叫一声“爸”。

  第二年,在父亲的临终嘱托和单位的关心照顾下,李军从企业调入了检察院,他跟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检察干警。初入检察院,“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有人怜悯他是失怙青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也有人观望他到底是龙是虫……白纸一张的愣头青李军暗暗下定决定,没有本科学历就报名函授读,缺乏法律知识就拿着法律专著啃,办案经验匮乏就捧着卷宗看,渐渐地他能独立办案了,他的调研文章被发表了,他记功得奖了,他司法考试以420分盐城检察系统第一的成绩通过了,他终于可以深舒一口气,在父亲的坟前点起一注香,然后说一句,“爸,我没辜负您的期望”。

  就在一切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次例行体检中,李军被查出了肝功能异常,要知道父亲李荣胜就是因为肝癌过世,有点儿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癌症尤其肝癌有很强的家族性,而由于过度疲劳引发家族性肝癌的例子更不鲜见。住院治疗效果不好,命运的捉弄,工作的压力,疾病的困扰,惊惧、迷茫、痛苦、憎厌等各种情绪一瞬间涌来,老李和小李的命运在那一瞬间仿佛重合了,“是怨天尤人还是奋力反击,是畏缩逃避还是微笑面对?”他们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我还能行”,当年的老李是在病床前还不忘叮嘱同事要抓好工作保住集体荣誉,今天的小李是躺在病床上仍悉心钻研法律基础知识努力磨练专业技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天没有继续刻薄地对待这对父子,小李终于病愈了。

  走你走过的路,病愈的小李继续发扬老李的意志,他办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获省检察院检察长批复,他牵头成立的环境保护检察室是盐城地区第一家,他带领民行科通过支持起诉成功帮助102位农民工兄弟讨回了工资。看你看过的风景,小李的优秀继承甚至超越了老李,他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荣记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他作为优秀检察官代表获得最高检检察长的接见……到现在他们父子的传奇故事仍在东检干警的口中传扬。

  这就是东台检察院流传的“父子检察官”李荣胜、李军的故事。每逢清明,我们都会感怀先人之逝,讴歌检察英模,传承忠诚履职的检察精神,而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传承,不仅是我敬爱你,也不仅是我怀念你,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检察院 任春香)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