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吟丰 通讯员谭伟 胡亚琳)“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近年来,湖南省茶陵县检察院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检察工作实践,构建了立体化生态司法保护体系,为守护好群众的“绿色福祉”积极贡献检察力量。
该院坚持“一盘棋”的思想,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整合内部资源,构建“大生态检察”工作模式,建立环检、民行、控申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案件线索做到第一时间移送,形成打击合力。该院还致力于把恢复性司法理念运用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建立补植复绿、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共督促犯罪嫌疑人补植林木30亩、修复山体林地200余亩,督促环保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修复污染的土壤约200亩,对洣江河、云阳水厂等4处集中式饮水水源地进行了整改修复。并建立常态化教育宣传机制,针对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将检察官办案释法贯穿于司法办案全过程,通过办案及时宣传、普及环保法律知识,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建设,在环保局、河长制委员会办公室设立检察联络室,通过加强联系配合、定期巡访、现场接访等形式及时发现和预防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检察联络室自成立以来,召开座谈会4次,发出检察建议2件。
不断推进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生态执法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大力推进与执法单位的互联互通,将20余家行政执法单位接入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形成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守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合力。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生态环境资源行政监管漏洞,及时向有关行政机关发送“检察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紧扣林业、矿产资源和水环境三个重点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增强打击犯罪的威慑力,对涉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重大案件,依法提前介入侦查,引导收集固定犯罪证据,及时审查逮捕,依法提起公诉。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立案监督,集中精力排查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立而不侦的线索。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依法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办理朱某、宁某伙同他人非法开采稀土一案中,对环保、林业、国土怠于履职导致森林资源被毁、国家级公益林遭受破坏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审查。在得知乔家垅饮用水保护区污水直排,污染饮用水水源,该院迅速行动,走访调查,对住建局怠于履职进行公益诉讼立案,通过诉前检察建议,住建局将三个污水排污口的污水收集到新建设的污水管网,避开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依法保护了水源,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据了解,2017年1月至今年6月底,该院共办理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0件16人,立案监督4件12人;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份,河长制检察联络室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资源检察优秀办案机构,其中办理的5起案件被评为全省优案。
“在生态检察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在加大监督力度、拓展监督广度和增强监督精度上下功夫,为美丽茶陵、生态茶陵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该院检察长王亚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