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这是每部引进的科幻大片在中国热映后就会被反思和热议的话题,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那个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在近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这个问题曾激励了大批青年走上了科学救国的人生道路。
自然科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其实都有想象力的参与。苹果成熟了掉到地上总在发生,牛顿却从这样一个常见的事情中想象到了万有引力;1974年前物理学界认为,宇宙最基本的结构是三种夸克,丁肇中却想象有没有新的夸克?他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于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也因此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屡次感慨“逻辑和推理不可能帮助我们发现任何新的事物”,因此他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文学艺术领域,想象力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以中国文学来说,没有鲲鹏、蝴蝶,庄子的汪洋恣肆从何而来?缺了香草、美人,屈原的上下求索如何理解?花神狐仙在《聊斋志异》里演绎着人间的爱恨情仇,妖魔鬼怪在《西游记》中描画出人世的人情百态,而《牡丹亭》里的惊梦还魂、《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更是点睛之笔、补天之石。有了想象力的翅膀,这些文学作品才能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外国文学当然也不乏此例,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唐璜的梦,堂吉诃德的风车,以及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想象让人物更神奇,让哲学更畅晓,让故事更有魅力。在美术、音乐、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想象同样是决定作品品位的不可替代的元素,梵高、莫扎特的传世之作以及悉尼歌剧院等经典建筑无不是想象的种子生开出的美丽花朵。
想象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缺乏智慧的想象会产生怪物,而与智慧相结合的想象才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儿童通常被认为是想象力丰富的群体,他们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思想中的限制与规则比成人要少;但随着知识的积累、规则意识的建立,儿童的想象力会相应被削弱。总是有人指责某种教育如何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实际上,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管哪种教育都会以想象力的损失为代价,区别只在于多少快慢而已。但我们别忘了,达芬奇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却仍然拥有令人惊奇的想象力,可见真正珍贵的想象力,是在知识和规则意识侵蚀之下劫后余生的火种。
我们的问题与其说是缺乏想象力,不如说是缺少对想象力重要性的认识。实用主义的思维模式经常妨碍到我们对想象力的自觉培养和主动发展,而一直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补课”“追赶”模式也让我们缺少发展想象力的动力。如果有关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反省和讨论,能让我们真正重视和认识关于想象力的问题,能激发我们认真展开对潜在的明天的想象,则功莫大焉。
尊重科学,保持率真,我们终将拾回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