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镜子的寓意
2019-02-20 09:27:00  来源:检察日报
  

  西方文化中,镜子具有魔幻一般的色彩(图片来自网络)

  镜子由来已久。传说,女娲补天收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为石镜。女娲打磨的石镜当然无从寻找。不过,唐代的《浔阳记》一书记载,在山东就有一座立在悬崖且明净照人的石镜,此镜可作印证。

  华夏古代时期,从石镜到金属镜,前后历时大约三千多年。春秋时代的《周礼考工记》有这么一段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鉴”是平面镜,“燧”是用来焦聚日光取火的凹面反射镜。这段话说的是:用黄铜和锡各一半的合金,是制作平面镜和聚焦镜的材料。这说明华夏古国早在春秋时代以前,奴隶们就已懂得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磨光金属面制镜子了。

  镜子就材料论,有青铜镜、玑镜、金镜、铁镜、银华镜,就性能说,有正容的平面镜,有聚光和反射的凹凸透光镜。散见于史籍记载的,还有地境、照心镜、照骨镜等等。北宋杰出的自然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曾经指出,古人很早以前就懂得镜面曲率与映象大小的关系,凡是凹面的镜子照出来的人脸就大,凸面的镜子照出来的人脸就小。所以在铸镜时,就把大镜子做成平的,小镜子做成凸的,总使照出来的脸形与镜子的大小相当。当今,汽车上的反光凸镜,拐弯路口所立的凸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沈括还谈到有这么一座透光镜,镜背有铭文,共二十字,用此镜接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都透射在屋壁上,清清楚楚。沈括本人还收藏这么一面古镜,用手按托镜面中心,就会发出像烙龟甲那样的声音。据现代学者考证,这面古镜材料很可能不是纯铜或青铜,可能是由其他铜合金经冷作成型所制成的。认识凹面镜的聚焦特性,利用凹面镜向日取火,在华夏也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之所以把凹面镜称为“阳燧”,意思就是利用太阳光来取火的工具,这是太阳能的最初应用。

  古往今来,镜子有许多妙用佳话和轶事趣闻。唐朝的冯履谦,升任河北尉官后,有个叫张怀德的人,特送一面装饰考究的铜镜道贺。冯履谦却拒不领情。他转告张怀德:“清水照底,明净照心,余之效官,心同于此”,表示他当官要像清水般明洁,像明镜般光明磊落。

  宋朝吕文穆当了相国,有个藏有一面古镜的朝士,想把古镜献给吕文穆。吕文穆说:“我的脸面不过碟子大,何须照二百里的镜子?”拒绝了朝士行贿。在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由一面镜子反映出来。

  《烈女传》记载一个名叫梁高行的寡妇,样子长得漂亮,为了不至于一女嫁二夫,竟拿镜子把自己的鼻子割掉,成为封建礼法的牺牲品。

  古代还有不少咏镜诗,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情。梁简文帝赞叹镜子:“金精石英,冰辉沼清。”“云开月见,水净珠明。”庾信也称赞镜子:“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高爽的咏镜诗写道:“初上凤凰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虚心会不采,贞明空自欺。无言此故物,更曾对新期。”朱超道的咏镜诗更是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一位少妇的满腹怨恨:“唯余心里恨,影中恒不和。”

  古代时期,很多室名别号都用“镜”字命名,如:镜山庵、镜心楼、镜古堂、镜池阁、镜珠窗、镜雪亭、镜湖轩、镜心石屋、镜虹吟室、镜碧山房、镜斋义人、镜湖逸士、镜田志人等等,由此可见古人对镜子的热爱。不过,所谓“日省三身”,镜子是用来照自己的,不是用来照别人的,更不能只照出别人的小,照出自己的大来。

  那句话说得好:“为什么你看见别人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