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父亲的味道
2019-07-22 15:41:00  来源:检察日报

  一转眼,父亲70岁了。

  我始终认为父亲是不会老的,依旧像以前那样思维敏捷、步履稳健。其实现在也是。只是我一厢情愿地拒绝接受70岁这个事实而已。

  前些日子过端午,我们原本打算在饭店里聚餐,但是父亲却主动请缨:“我来做饭!你妈打下手。”母亲听了极为兴奋:“好好好!我总算有机会退居二线了。”父亲的厨艺一流,却极少下厨,只有逢年过节才肯露一手。物以稀为贵,父亲亲自下厨日渐成为过节的标配,也成了我们盼望年节的念想。

  父亲做饭的历史是从退休以后开始的。他从哪里学来的技艺,连母亲也不知。大概是在外面吃的次数多了,见多识广,再加上聪明的脑袋,所以一学就会。我们总是这样猜测。我们只知道父亲在任时工作异常繁忙,别说做饭了,就是回家吃顿饭也很难得。即便是过年,也是父亲带头值年三十的班,年年如此。父亲的书法写得极好,刚劲有力,文采飞扬,因此每年给同事们写春联就成了值班时的固定节目。我家大门上年年贴着父亲的“御笔亲书”。我们都知道父亲练毛笔字是爷爷“打”出来的,却不知道父亲做菜的绝活是怎么炼成的。

  父亲走进厨房的初衷仅仅是当母亲不在家时,为了给他心爱的外孙女蒸碗鸡蛋羹。用母亲的话“翻译”过来就是,父亲年轻的时候对我们亏欠太多,现在老了,想弥补。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那是隔代亲。确实很神奇,父亲即便是拍个黄瓜、炒个土豆,味道也不一般。我认为除了程序上的差别,剩下的,都是满满的爱了。

  父亲做饭也如办公一样一丝不苟。进了厨房必先系上围裙、套上护袖,装备齐整得像个出征的将士。父亲做菜没有什么菜谱,然而用料却极为精准,该切的丝、该腌的鱼,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父亲全都专心地完成,此刻的他完全像一个认真的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作业当中。相比之下,母亲做饭则是三步并作两步走,程序能减则减,速度倒是快,味道却大打折扣,因此更加凸显父亲的菜品质量上乘。直到准备工作全部就绪,父亲才开始挥舞着锅铲,在灶前冲锋陷阵。不多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就出锅了。母亲闻着香味,开心地为父亲点赞。我们则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将饭菜消灭,同时极尽溢美之词,不停吹捧父亲的手艺如何高超。父亲在我们的夸赞声中一鼓作气,再次冲进厨房,片刻又端出一盘。

  大家一边品味着可口的饭菜,一边“遥想公瑾当年”,叱咤风云的父亲如何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父亲在众星捧月当中小酌微醺,甚是得意。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