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的乌鲁木齐,空气中仍然夹杂着丝丝寒意。此时,阳光缓缓地从敞开的大小窗户间涌进来,暖暖地洒在楼道、走廊、办公室里穿梭忙碌的身影上。整个楼内不时传来兴奋的叫喊声,间或伴随着塑料胶带缠绕纸箱的欢快的嘶嘶声。
“又要搬家了,搬到乌鲁木齐县亚心国际之都南山生态旅游综合服务基地核心区(简称南旅基地)。”大家欣喜道。这已经是乌鲁木齐县检察院自重建以来第5次搬迁。而这栋楼则是县检察院重建以来申请立项建成投入使用的第一栋办公楼,因此这次搬家也是县检察院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搬家。
每一次搬迁都是一次离别。没有鞭炮齐鸣的气魄,没有锣鼓喧天的阵容,没有推杯换盏的酒宴,更没有迎来送往的人情练达。有的只是对即将离开的办公楼的不舍和留恋,还有对新办公地点的期盼和些许不安。
在复杂矛盾的心情中,在不断地离开和出发之间,“以院为家”“以院为荣”的种子,也在一次次搬迁中生根发芽!
回想过去,从借用、租用办公室与公安、法院、党校合楼办公,从六七个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到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且现代化设施齐全。这一切仿佛在梦中,而眼前的一切又真真切切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1年,县检察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拥有的是成长,是历史,是沧桑,是发展的气息,更是奋斗的脚步。一次次搬迁中,它见证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1年的历史,更 赋 予 了 1979、1990、2003、2007、2010、2018这些数字组合以特殊的含义,每一组数字都刻下了岁月的烙印。
而这一切又昭示着县检察院由老到新的转换,由好到优的转变。如,篮球场的建设,意味着干警的文体生活将步入一个新台阶;图书室、阅览室的扩建开放,将吸引干警闲暇之余在知识的海洋徜徉,书写心声,演绎灵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将拓宽每个干警的思维;周边宜人的环境每天都能带给大家创作的灵感。
追寻着岁月痕迹,回眸曾经走过的历程。站在新办公楼三楼观景平台,我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山风,倚栏沉思。
曾经的岁月,有院无楼的县检察院,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放弃,没有气馁,而是在时间长河的慢慢洗涤下,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出属于本院特色的“阳光检务”文化品牌和“履职、创新、和谐、守廉、奉献”十字核心精神。同时以“小院也能有大作为”的胆量和魄力,带领一代代检察人创建了自治区、国家级荣誉数十项,培养和造就了一位又一位优秀敬业的检察官。
40年光阴,五易其家。我们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因为有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才有了现在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这是时代发展的成果,是一代代检察人不断奉献创造的成果。
数十年春华秋实,数十年不懈耕耘,数代检察人以勤奋播种,以忠诚坚守,以正义扬剑,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牢记院训,同舟共济,排除万难,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维护首府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存史资今启后人。在院荣誉室墙上,一块块写满荣耀的牌匾,那是前人艰苦奋斗的缩影、开拓进取的见证,更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和真情叮咛。
昨日的成就是刻在前行者身后的丰碑,明日的辉煌是历史赋予前行者的责任。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道路上,今天的乌鲁木齐县检察院将铭记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沐浴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怀揣着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以更坚实的脚步,以更努力的拼搏,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检察新业绩,谱写新征程的检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