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夏夜抓泥鳅
2019-09-10 17:36:00  来源:检察日报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如银。最难忘的,莫过于小时候夜晚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河沟、小溪里捉泥鳅。

  那时,10岁的我和大哥早早地吃完晚饭便等天黑下来。当月亮升上天空的时候,白天的暑气早已被夏夜的凉风吹得无影无踪。快要成熟的稻子的香气迎面吹来,我们踏着轻快的脚步,带着钳子和松明灯来到田野的水沟里捉泥鳅。

  晚上捉泥鳅,钳子和松明灯是必带工具,否则就捉不到泥鳅。和一般钳子不同的是,捉泥鳅钳子的前端不是平面的,而是像锯子一样的齿子状,非常锋利,泥鳅一旦被锯子般的钳子钳住,再光滑的泥鳅也逃不掉。如今,松明灯已经很少见了,那时候农村里很少有手电筒,走夜路的人大多要带着松明灯来照明。所谓的松明灯就是靠燃烧松木照明的灯,制作方法是用铁丝制作成一个网状的巢,用一根木棍作为松明灯的柄,巢里面放进松木劈成的柴。干燥的松木往往有松脂,一点起来火很旺。巢里的松木烧尽之后,再添加一些松木继续燃烧。

  田野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小溪,小溪只有一两米宽,溪水也只有四五十厘米深,在松明灯的照射下,溪水清澈见底。虽然燃烧很旺的松木会发出“滋滋”的响声,但是水底的泥鳅似乎听不到这个声音,在火光照射下,泥鳅反而会发呆停滞不动。这个时候,我便把钳子张开伸向水里,小心翼翼地靠近泥鳅,看准时机,屏住呼吸使劲一夹,虽然泥鳅会使劲挣扎,但是一旦被钳子夹住就休想再逃脱了。

  人们往往把反应敏捷的人比喻为泥鳅,泥鳅确实是很聪明伶俐的动物。当你把钳子伸向水中,泥鳅一旦发现动静,眨眼工夫它便箭一般地逃到水草里,小溪里只留下一道浑浊的踪影。所以捉泥鳅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像我大哥水平高的一般能够夹住的也不多,我一个晚上能够夹住几条就很兴奋了。不过捉泥鳅与钓鱼一样,既要看水平还要看运气,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够捉一两斤,运气不好时只能捉几条。

  到了晚上10点来钟,我们带的松木也差不多烧完了,没办法只好踩着田间小道打道回府。虽然捉到的泥鳅不多,但是想到第二天可以吃到鲜美的泥鳅,心里变得美滋滋的。因为在“三月不知肉味”的年代,能够吃上泥鳅就如同过年过节一般。那时的油贵如金,母亲舍不得把泥鳅放在油里红烧,而是把泥鳅和豆腐放在水里清炖,加上一点葱姜,就是一餐难得的佳肴。

  40余年已经过去,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吃泥鳅也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想吃泥鳅随时都能够在菜市场里买到,再也不用自己亲自下河去捉。但那种捉泥鳅的快感却十分久远了。真想找个时间,邀上两鬓斑白的大哥,带着锋利的钳子和古老的松明灯,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在闪闪的萤火虫陪伴下,听着如潮的蛙声,迎着徐徐的清风,蹚着凉爽的溪水,去家乡田野小溪再捉一回泥鳅。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