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彩色的狮子
2019-11-25 10:19:00  来源:检察日报

  明代黄暐字日升,苏州府吴县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寻迁刑部郎中,用法平恕,再迁按边吏,因忤权贵,引疾归,著有《使陕录》《蓬轩吴记》《蓬轩别记》等。近读其《蓬轩吴记》,发现明代的一些苏州官员,从细处显现了各自的作风与品德,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思量的史料。

  景泰年间,苏州一带连降大雪,正月十五一夜间竟积雪七八尺。天亮时分,城郭填咽,民居被压,茅屋倒塌,十个烟囱里只有两三个是挺立的,冻僵而倒卧在街巷里的人比比皆是。然而郡守汪浒却觉得这是瑞雪,是吉祥之兆。

  于是,他让人在郡治的东西两侧堆成了两只巨大的雪狮子,用柚子做眼睛,齿、毛、爪、鬣都用色彩描绘。见到两个彩色的大狮子,汪浒兴奋异常,不能自已,御史设席宴请群僚,张灯为市,饰优为戏,箫鼓声响彻天明才算罢休。

  这一年从春到夏,吴地淫雨连绵,海潮湖水不断泛滥,膏腴千顷成为巨津,百姓生活极其艰难。未几,又疫疠大作。死亡者开始还能用芦席包裹,后来就直接抛在了河里,这使得疠气越来越炽烈。即使是豪门富室也难以自保,没多久,汪浒自己也死掉了……

  明永乐初年,吴淞江和黄浦下游壅塞,苏州府、松江府一带大水成灾。朝廷委派户部尚书夏元吉前往江南筹划根治事宜。夏元吉住在范文正书院旁室,某夜,听到范文正公子孙在中堂议事,于是他整饰衣冠,肃穆端坐。到三更天,他们议事完毕,他才安然就寝。

  此后,夏元吉冒着酷暑踏勘吴淞江,最终决定采取“掣淞入浏”“掣淞入浦”的方案,一面将吴淞江上游引入浏河(娄江),直接出海以解淤塞之急;一面开凿范家浜,使黄浦之水截过吴淞江,北流入海,终于使太湖、淀山湖和浙西之水顺畅入海。

  由于吴淞江上游水源分泄江海,下游(吴淞)江(黄)浦合流,浩荡的黄浦江水直达东海,河床被冲刷得越来越深广,以致上海开埠后,外轮可以停泊至黄浦江码头。这为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和工商业城市奠定了基础。黄浦江与吴淞江(上海段称苏州河)相交的格局,使上海形成更完善的内河网络,连接更广阔的腹地——苏、锡、常、杭、嘉、湖这片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当年,明廷集中了十多万人进行施工,到第二年九月完工,而“仁宣能臣”夏元吉的治理成就也记载于《明史河渠志》中。

  周忱,江西吉水人,以善于理财知名。宣德五年,授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他经常私访民间,询问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为人称道。

  这年,周忱以户部侍郎巡抚吴地,从锡山乘船到苏州,天色未明,他盛服待旦。抵达阊门时,舟船触及岸石,仆人手里的蜡烛不小心弄脏了他的衣服。仆人伏地,请求赔偿。周忱淡然说,衣服没有损坏,我只是怕风寒,才把它换掉了。这件事很琐小,知道的人却都说周忱德量宽厚。

  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再次下诏减轻官田税额。户部考虑到支出困难,往往“私戒有司,勿以诏书为辞”。在这种情况下,周忱被派往江南整顿田赋。他顶住来自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就减了七十二万石,缓解了官田重赋的矛盾。

  《蓬轩吴记》皆是吴中故事,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乡村俚语、神怪故事,从中可以一窥其时吴中风俗。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