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奶奶
2019-12-23 09:59:00  来源:检察日报

  奶奶生于1912年,那时的女子大多缠足,两只小脚像两只三角粽子。脚的畸形使得她走路慢,倘若加快脚步,就会跌跌撞撞。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们乡下,人们走亲访友通常靠两条腿步行,路途远点就坐为数不多的公交车。在我的记忆里,奶奶走亲最多的是姑姑家。虽然她缠足,但走上五六里路还是可以的。

  一个晴朗的早晨,空气里充满春意。奶奶穿戴一新要去姑姑家,我立刻缠着她:“我也去,奶奶我也去。”她乐呵呵地带上了我。

  我一蹦一跳走在前头,想着一到姑姑家就有脆饼和爆米花吃,开心得催着奶奶走快点。她走路像企鹅挪步,一跷一跷的,跑不过我这个五六岁的孩子。她的脚怎么那么小呢?我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发现和奶奶的差不多大,可为什么妈妈的脚比奶奶大呢?嗯,我要像妈妈那样长两只大大的脚。这样想着,我又欢快起来。

  很快,起初的高兴劲被长段路程的疲惫消耗掉了,小腿迈出去越来越重。我说:“奶奶,怎么还不到啊。”我噘着嘴巴,走路变得有一搭没一搭。奶奶见我这神态,嘻嘻地笑:“快到啦,快到啦。”又指向远处依稀看到的一座独木桥说:“小萍,你看,快到独木桥了。”只要看见独木桥,说明离姑姑家不远了。

  她怕我气馁,就分散我的注意力,给我唱那支她经常唱的歌:“爹亲娘亲哎,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哟,不如党的恩情好……”春日的阳光柔软地温暖着事物万顷,也温暖着祖孙俩。奶奶牵着我的手,边走边唱……

  我实在不想走了,挣脱了她的手,一屁股坐在地上。奶奶抱起我继续赶路,她的小脚一步一步往前挪,我在她的怀里也随之一颠一簸。她抱着我走了一段路,指向路边的一户人家,气喘吁吁地说:“咱们婆孙俩……到那户人家歇歇脚吧。”她把我放下,而此时我感觉又有劲了。姑姑家我去过好多次,自信认得路,便说:“那我先走啦,待会儿你来追我。”她叫我不要瞎跑。然而未等她说完,我已经跑开了。

  乡村小路七拐八弯,走着走着我迷路了,呆立在路边抽泣。一位大婶把我领到她家,问我爸妈的名字。我茫然地看着大婶,一问三不知。东邻西舍纷纷过来,七嘴八舌对我问这问那。我退缩在一个角落,惊恐地看着他们,心里一直嘀咕:奶奶怎么还不来领我呀?

  时近中午,奶奶寻到了我。我这才“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喊着“奶奶”直扑向她。奶奶破涕为笑,连忙抱起我,嗔怪:“叫你不要先走嘛,把我魂都吓掉了。”随即,她掏出一张五角纸币塞给大婶,表示酬谢。大婶怎么也不肯收。

  长大后,我依旧喜欢跟着奶奶走亲戚。初中的一个暑假,我们去看望舅公,舅公家很远,只能乘车。公交车一天仅两班,上午一班,下午一班。早晨,我和奶奶走向集镇的车站,距离车站不到百米时,公交车“呼”地一下从我们身旁飞驰过去。我们立即追赶,我跑在前面,奶奶跟在后面。我回头想催她跑快点,谁知她落下好长一段路,便停下来等她。只见她两只小脚忙不迭地往前跑,两臂也随之慌乱地扭摆,看得我心里发酸。突然,她一个前倾,合扑在地。我急忙往回跑,把她扶起来,急切地问:“摔疼了没有?”奶奶弹了弹两腿,扭了扭两臂,笑着说:“没有,老骨头棒着呢。”祖孙俩相视苦笑,望着那辆公交车扬尘而去。

  奶奶郁郁寡欢。因为舅公病得很重。隔了一天,我俩又出发了。这次掐好时间,拂晓起床,日出到了车站。可左等右等,公交车就是不来,眼看一个上午要过去了。奶奶无奈地拉起我的手:“小萍,咱们回吧。”

  我们顺便去了一下车站附近的供销社。刚从供销社出来,就见公交车从眼前疾驰过去。“奶奶快跑!”我拉着奶奶刚要起步,突然刹住脚,想起她的小脚跑不快。我立刻放开她的手,说:“奶奶你慢慢来,我先上车去。”转身拼命追公交车,脑子里满是祈祷:汽车你慢点开啊,我和奶奶好不容易等到你,让奶奶见一下舅公吧,车站的乘客多一些再多一些吧,这样就能延缓开车时间……

  一上车,我上气不接下气对司机嚷:“师傅等一下,还有我奶奶在后头!谢谢师傅……等一下!”司机有些不太情愿:“要等多会儿?”同时,他看见后视镜里冒出一个踉踉跄跄的老太太马上说:“等你们,快扶你奶奶去。”

  时光流转。街上车来车往,快捷而便利。如果奶奶活到现在,多好啊!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