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油画《托尔斯泰犁地》
作家毛姆认为托尔斯泰塑造过许多真实、生动的女性形象,但没有谁能比娜塔莎更令人倾心。《战争与和平》中,两位男主人公安德烈公爵和彼埃尔都爱上了罗斯托夫伯爵的小女儿娜塔莎。
“她温柔,敏感,富于同情心且满怀希望;她稚气未脱,却已微露出女性的气息;她满怀理想,又性情急躁;她乐于助人,既任性又富有主见,方方面面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娜塔莎身上有着不少托尔斯泰夫人索菲亚的影子。
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迎娶了18岁的索菲亚。据说,年轻的索菲亚极富魅力,她有着姣好的身材、漂亮的眼睛、性感的鼻子,还有一头深色的秀发;她活力四射,精神饱满,嗓音悦耳动人。她既美貌又颇有才华,对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都有涉猎。
结婚之后,36岁的托尔斯泰花了六年时间创作了《战争与和平》。毛姆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并引用托尔斯泰一位才华出众的评论家朋友斯特拉霍夫的评论:“一幅人类生活的完美图画,一幅该时代俄罗斯的完美图画,一幅供所有人感悟的有关欢乐与悲哀、伟大与耻辱的完美图画,这就是《战争与和平》。”
作为妻子,索菲亚对托尔斯泰的创作是有所助力的,不仅是作为小说中的原型人物。索菲亚在婚后十分忙碌,最初的十年里,生了8个孩子,后来的十五年她又生了5个。托尔斯泰坚持要索菲亚亲自给孩子喂奶,索菲亚也愿意这么做。只有一次,她刚生完孩子,乳房疼得厉害,就把婴儿交给奶妈喂养,谁知托尔斯泰为此大发脾气。
即使如此,索菲亚对托尔斯泰的崇拜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她无不听从丈夫的安排,甚至自称是他的“女儿”。她在生儿育女、料理家务的同时,不辞艰辛地为丈夫誊写草稿。她是如此倾注全力地付出,又是如此以丈夫为荣,常常想要引起丈夫的关注。许多张合影照片中,别人都望向镜头,只有她热切地望着自己的丈夫——托尔斯泰。
只是,凡事都有遗憾。
毛姆为小说的结尾遗憾。《战争与和平》的结尾,娜塔莎和彼埃尔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生活。毛姆却认为“尽管他们依然相爱,但他们变成了庸人。过去漂亮、活泼、招人喜爱的娜塔莎,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家庭主妇。彼埃尔变得更胖,还是那副好脾气,一点都没更聪明。这个结局虽稀松平常,却有着深刻的悲剧意味。”毛姆觉得,“托尔斯泰没有故意设置一个更加激烈昂扬的结尾,只是因为他明白,人生的结局不过如此。他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或许,这正是托尔斯泰所向往和追求的家庭生活模式?因为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安排的列文和吉娣的婚后生活,几乎如出一辙。吉娣嫁给列文之后,也是住在农庄,生儿育女,这真的是她所期待的生活吗?抑或者只是她的丈夫为他们共同生活所选择的一种路径。
对于女性付出的肯定,也可以从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短篇小说《宝贝儿》的喜爱看出。1899年《宝贝儿》发表之后,托尔斯泰如获至宝,一再当众朗读,称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个“以无限的爱去爱未来的人”。宝贝儿是托尔斯泰最喜欢的小说人物。
婚后的娜塔莎与宝贝儿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宝贝儿先后爱过很多人,她将每一任丈夫的喜好当作自己的喜好,无论对丈夫还是对养子,她都是在对他人的自我牺牲和奉献中体会到自己的幸福和价值。婚后的娜塔莎也忘掉了自己,全身心地专注于与彼埃尔的婚姻生活,忙碌于生孩子、给孩子喂奶、关心丈夫的感受。她甚至开始对彼埃尔有控制欲,担心像自己曾经一样有活力的女孩将丈夫吸引走,让人唏嘘不已。
婚姻与家庭是托尔斯泰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托尔斯泰是个关心婚姻问题、被这些问题宰割得血流遍体的人”。现实当中,托尔斯泰与索菲亚曾经婚姻幸福。托尔斯泰曾经写信告诉亲友:“和索菲亚在一起感受到的那种幸福,一万对夫妻中只有一对夫妻才能享有。”索菲亚也曾说“我感到世上再没有比我更幸福的人了”。
可近半个世纪相守之后,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托尔斯泰的晚年出走,充分体现他们婚姻关系中所不能解决的危机。索菲亚赶往阿斯塔波夫火车站,怕刺激到托尔斯泰,甚至不能进去看已近临终的丈夫。“当她被允许进房间探望他的时候,他已经失去知觉。她跪在地上吻他的手,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他意识到了妻子在自己身边”,他们就是如此最终告别的。
如何让婚姻保持幸福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娜塔莎变成了“宝贝儿”,她会获得幸福吗?当她全心力地付出,以某种程度的丧失自我作为代价时。当代的读者读着小说,他们不仅为失去了一位迷人的少女而遗憾,又何尝不为她将来可能的幸福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