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跳动着炎黄子孙最为炙热的图腾,流淌着华夏民族最为纯正的血脉。
我曾经两次亲近这片土地,第一次是冬日,第二次是初秋。从西安到延安,同样的路程,同样的冲击,同样的感动。从西安到延安,4个小时的路程,一座又一座苍劲、粗粝的大山飞速后退,又有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扑面而来。进入延安境内,那山坡上的一块块梯田,就这样直格愣愣、黄格莹莹地袒露在你面前,每一块都像刀劈斧削一般,它们如此坚硬、直接、热烈,如同黄土高原上的一块块腹肌,通体张扬着一股原生态的力量。
这片土地,种出的棒子面和红薯汤,滋养了一个政党和国家的筋骨。一支穿着草鞋、啃着牛皮、吃着野菜,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而来的队伍,在这里竖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又重新在世人面前塑造了它的形象。
位于延安城西的凤凰山麓,是中央初进延安的驻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到这里,在此先后筹备召开了洛川会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我们步行至最右首的毛泽东故居,就是在这里,一代伟人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照耀整个中国的光辉篇章。
也是在这个小院里,毛泽东与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彻夜长谈,两位素昧平生、不同肤色的共产党员,为了共同的反法西斯目标而一见如故、心心相印。与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共产党领袖近距离接触后,从不轻易赞扬别人的白求恩由衷感叹:毛泽东“是一个巨人”。
出得主席的院落,右行数米就是朱德和周恩来的故居。起初,这里是朱老总一个人的住院,周恩来处理西安事变相关事项返回后,总司令便主动将自己的卧室让给周副主席。当周恩来再次外出后,朱老总又将自己的毛毯赠给周副主席御寒。1937年9月,朱老总出征抗日时,周副主席又将它回赠总司令……
1938年11月,由于日军飞机疯狂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不得不离开驻了将近两年的凤凰山麓,迁往城西北五华里处的杨家岭。这一待,就一直到1947年3月。长达9年的峥嵘岁月里,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到延安,当然要上宝塔山。两年前的那次延安之行,由于时间仓促,和战友们登上山顶简单拍几张照片后,就匆匆忙忙下山去了,连山上的标志性建筑——宝塔,也没来得及攀登,始终成为我心中的一个小小的缺失。这次故地重行,正好顺便补上这个缺憾。塔高九层,建于唐代,内中极窄,仅能容纳一人,且几乎直上直下,越往上越小,身材较胖者便无法攀援。登上塔顶,每天坚持长跑锻炼的我,竟也被折腾出了一身汗水。
山高塔为峰,站在宝塔之顶,顿时神清目爽,整座延安山城尽收眼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山是革命的山,塔却是唐代的塔,二者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神圣的一幅经典画面。
在延安圣地,让我最受感动和心情最为难受的,是到“四·八”烈士陵园的场景。出发时天气还是好的,等两名礼兵抬着花圈缓缓登上祭奠台,大家为英烈们默默祈祷、深深鞠躬时,天空突然飘下一阵细雨。秋雨霏霏,凉意开始袭人。松涛阵阵,山河也在同悲。
这片土地,蕴藏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和宝藏。它的内敛与博大,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没来延安之前,头脑中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除了对它灿烂的历史渊源和质朴的黄土地文化外,头脑中充盈的就是贫穷、闭塞等等词汇了。而一旦真正走近它,才知道自己当初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看法,是多么肤浅和可笑。今天的延安富饶、殷实,到处是宝,遍地流金。
在延安这片土地上,仅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食盐、紫砂陶土等十多种。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延安人民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就开始兴办了石油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以来的长足发展,延安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石油采炼、煤炭开采、卷烟制造、医药制造为主的企业群体六千多家……
徜徉在广袤的陕北高原,不经意间就望见一些巨无霸般矗立的石油和天然气罐体。因时间安排的关系,两次我们都没能到矿区细致地看一看,不免觉得遗憾。转头想想,其实这样也好,姑且为以后再到延安增添一个长久的念想吧。延安的土地,实在太博大、太厚重,每一次短短几天走马观花般的行走,怎能窥得它的全貌?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