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然后行——赴深圳检察院学习考察归来有感
2017-01-12 16:16:00  来源:开发区检察院  作者:张雯雯

   三月,春和景明,取经鹏城。参观、问道后带来深入思考,告别之后尚有余味,将之诉诸笔端,略述一二,从微观着眼,向宏观赓续,以廓清思路,以笃定前行。

  感受之一:解决本领恐慌必须“功夫在诗外” 

  从事文字工作的我,自然对文稿的撰写技能更求知若渴。深圳市院资深“老秘书”张润清同志分享了16年来从事文字工作的感触,一席肺腑之言,抱诚守真,竟让旁人除艳羡其文字功力之外内心升腾出一丝感动,感动于其坚守一个岗位如此之久仍能保持如此赤子之心。他从“综合工作的定位、使命及如何做好文字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道理深入浅出,对照自己,相差的可能不仅仅是经验更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力。在以往的写作经验中,自己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表面的文字游戏,认为能够从“信、达、雅”三方面对遣词造句进行精加工也实属不易,遑论站位的提升及理念的提档,殊不知正是站位和理念让文章的高度和深度高低立现。我以为,所谓“功夫在诗外”需要三个层次进化。“积学以储宝”谓之第一层次。即平时要加强学习注重积累,厚化自己的学识储备。大数据时代,学习渠道丰富多样,从线下纸媒到线上、掌上,传统阅读媒介可以满足深度学习的需要,而“互联网+”则可以整合碎片化阅读需求。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关注条线工作部署、更要对块上工作保持看齐意识,才能捕捉敏感点,立足实际精准发力。“酌理以富才”谓之第二层次。“人是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在于思想,在掌握学习资料的基础上,依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对材料进行逻辑整合、有效甄别。储备丰富、知识结构完整固然有所裨益,但若不进行二次提炼加工,恐怕“书到用时方恨乱”,所以要对知识进行总结提炼,有选择性地定期分类整理,便于自己随用随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研阅以致用”谓之第三层次。“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积累与提炼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知与用是知行合一的飞跃。材料的占有仅仅是客观存在,而学有所用才能让认知作用于实践、指导实际工作。用哪些、用在哪、怎么用是提升文章档次的关键,材料的堆砌会造成内部逻辑的紊乱,只有去粗取精,铸其灵魂,才能让一篇文章产生温度。总而言之练就好文章,功夫就在于善学、敏思、活用。 

  感受之二:知停而行才能涵养创新精气神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在繁重的业务中,依然能引领创新工作的前沿,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悖论”。深圳的司法改革工作也并非一蹴而就,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能定位,也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试错”——“容错”——“纠错”机制,也值得我们借鉴。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疲于应付各项工作部署,似乎主动谋划创新的精力都被消磨殆尽。究竟是没有时间去创新,还是没有思路去创新,这是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个人比较欣赏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慢慢来,比较快”。所谓的慢慢来,并不是指工作中推诿拖沓,低效劣态;而是以工匠精神审慎对待每一项工作,边做边思考,甚至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脚步,思考之前的工作是否得当、是否有经验教训可以汲取?暂时的停顿是为了更坚实的前进,这是一种自省的正见,“忙”是心之死,“悟”是见吾心。人们常常无意中困顿于思想的樊笼,久而久之能形成自圆其说的自洽,这是精神的惰性,只有跳脱惯性的窠臼,拆掉思维的墙,才能融会贯通、豁然开朗。所以,工作创新的关键在于思路,而思路决定出路。 

  感受之三:人文的幽光在细节之处闪耀 

  由于学习考察时间安排紧凑,我们参观了深圳市院、南山区院的部分工作区,即便在这样有限的接触中,已然感受到先进院在细节之处彰显出的特别气质。小到席字卡的设计、胸卡制作的精良、办公区贴心的指示牌、办公室门上张贴的“福”字、放置文件的资料夹;大到一面充满设计感、刻有每个检察官名字的树状制版墙、设立专门制服管理中心以及走廊过道生动活泼的照片展示,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感慨这里的包容与开放。我们中有人问道:“怎样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南山区院胡捷检察长笑言:“我们这里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干警都挺开心的嘛”,也许是一句玩笑话,但话语背后是怎样一种文化自信。诚然,经济基础是差距之本源,但理念的鸿沟何时才能逾越?队伍建设中不断强调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就此我也曾深入追问,究竟是人心欲壑难填还是欲求错位,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资源里最大程度、最为持久地激发队伍活力,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也许工作认同感与集体归属感才是栓心留人的定心丸。保持自省是个体自我的抵达,组织作为外在力量应促进个人的自我觉知以及理性回归。人永远是队伍之本,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了解人、引导人,只有知人善任、人岗相适才能使快乐工作成为可能。 

  编辑:边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