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最美检察官】王旭:公诉团队“领头雁”
2017-02-21 15:06:00  来源:扬州检察
 【人物档案】
王旭,1969年6月生,现任江苏省扬州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江苏省“十佳公诉人”、江苏省公诉人业务竞赛“最佳风采奖”、江苏省检察院“百庭考核”活动抽查庭第一名;扬州市“十佳政法干警”、广陵区“十大杰出青年”、扬州市委政法委“能力作风建设先进个人”;曾四次荣立 “三等功”,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诉人才库。
 

初见王旭,笑意盈盈但目光坚定,问起同事,大家都说她待人周到细心,工作雷厉风行。1995年,她从工厂考进广陵区检察院,2003年选调至扬州市检察院。2007年任公诉处副处长;2010年任案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11年任公诉处处长。二十年的检察生涯,她从一名工科大专生成长为法律硕士;从一名协办案件的书记员成长为承办大要案的优秀公诉人;从一名基层院案件承办人成长为全市公诉条线的“领头雁”。


“天生一块公诉人的好料子”

近四年,她承办、领办、协调疑难复杂案件160余件。多年的锤炼,王旭出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指控有力,论证严谨。讯问步步为营,举证条理清晰,公诉意见法理、情理交融,即席答辩既针锋相对又逻辑严密。即便安静地坐在公诉席上,你也能够感受到她的气场强大。

张某某合同诈骗案是一起被告人零口供、被害人财产损失达数百万元的疑难案件,一边是百般抵赖的被告人、一边是呼天抢地的被害人,公诉人揭露犯罪的任务尤显繁重。开庭时,她没有直接就犯罪事实进行讯问,而是先围绕生产经营常理进行了十六个追问:“频繁搬家是否提高了生产成本?”、“信用证到期该如何保证合同履行?”、“高价购面料低价销成品能否维持生产经营?能维持多久?”……她用这十六个追问锁定了被告人张某某非法占有的故意,被告人从最初的妄图狡辩直至哑口无言,后张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观摩过王旭开庭的人大代表说:“她思维能力强、法律功底好、语言流畅犀利,天生是一块公诉人的好料子”。评议过她庭审的业内同行说:“她开庭最大的特点是法、理、情的交融,紧紧围绕犯罪构成,阐述社会危害站位高、剖析犯罪动机挖得深。”

严密的指控体系出色的论辩能力使王旭名声在外,有一次被提审的犯罪嫌疑人自己告诉她:“听说是你办的案件,同监房的人劝我不要翻供,我向管教打听了一下,的确不止一个人说你很厉害。”她说:“我再厉害也不会将罪行强加于你,对认罪悔罪的人,一定会体现量刑从宽政策。”

公诉人的人文关怀

王旭说“优秀的公诉人绝不仅仅是义无反顾地指控犯罪,还必须具备深刻的人文关怀。”

在办理某区原政协副主席赵某某受贿案时,王旭提审时和赵某某作了长时间交流。这个从大队干部成长为区领导的赵某某尽管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总认为自己被查处是运气不好,反腐风暴是自己灾难的源头,王旭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给他听:“每个人的成长都像一棵树,别人看得见的是树枝树干花朵果实,看不见的是根,如果树枝是你的地位财富名望,树根就是你的知识思想修养,风暴来时,总是冠大根浅的树容易倒,因为平时的积累自律不够。”赵某某深感认同:“我这棵大树难怪会倒,因为树枝上还有上蹿下跳的几十只猴子,有的是我老乡朋友,有的是我远亲近邻。”

开庭时,王旭发表公诉意见提到“三个珍惜”,让赵某某当庭洒泪。“每个党员干部要珍惜自己的成绩、荣誉和奋斗的经历,不要因在“钱”字面前没能把握好尺度,便使一切归零;亲朋好友要珍惜我们身边有能力有才干有位置的人,不要在意他能给你多少实惠帮你解决多少问题,更多在意他给你思想上的引领精神上的支持,稳稳的幸福才是真幸福;党和国家要珍惜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对每个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犯罪成本测算,要像给幼儿打防疫针一样多种类全覆盖。”

在办理李某某故意杀人案时,李某因经济纠纷杀害了自己的朋友。提审时,她发现李身有残疾,和李某某进行了长谈,了解到李某成长的艰难和生活的艰辛,以及此次故意杀人的前因后果,最终认定李故意杀人是在生活压力面前心理崩溃导致的激情犯罪。被告人因感受到被理解而落泪,对王旭说了这样一段话:“尽管可能我不配,但我还是这样想,如果在我的生活里有你这样的朋友,平时就能交流能宣泄,有人知道我的辛苦,大家多些退让,或许我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追求的是群众满意”

王旭平日里作风干练,却又心思缜密,耐心有方。

市院办理的都是重大刑事案件,一些案件常常是矛盾纠纷的多发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她有她的经验和技巧。“做群众工作有时是说服、有时是招架;有时帮他纠纠偏、有时让他洒洒泪;有时要一蹴而就,有时就是要用时间换效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巧,追求的是同样的目标——依法处理、群众满意。”

智某故意杀人案,被害人中年妇女刘某丧偶后带一双儿女和智某共同生活,十年后智某身体多病被赶出家门,智某气愤中杀死刘某且焚尸灭迹后外逃,八年后被抓获归案。本案因共同生活矛盾而引发,智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刘某的儿子一再上访,要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王旭多次和律师沟通协调共同做思想工作,刘某的儿子在态度最激烈的一次上访中说:“我就想不通,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借债还钱,怎么时代进步了反而这么难?”王旭冷静地说:“你说得不错,可是我们还要考虑自古以来就有的知恩图报,况且不代表所有自古以来的观念都完全科学合理,比如老观念还要求女性从一而终呢。”委婉表达了本案中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刘某的儿子慢慢就接受了判决结果。

在保障被告人权益、启动被害人特别救助方面,王旭也考虑得特别细致周全。在办理吉某某故意毁坏财物案时,基层法院判处罚金刑不当,市检察院提出抗诉后,王旭多次打电话给流浪在外的吉某某,详细释法说理让他配合开庭,保障了被告人权益。王某某不堪生活重负杀害了其患病的妻子,王旭带领公诉处同事在办案同时为其失明老母和上学的女儿捐助了资金以渡过年关。


做好公诉“领头雁”

王旭将公诉团队比作一群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她说自己肯定应当是栉风沐雨的领头雁。她的团队管理有两项原则:即最大化发挥个人潜能、最大化形成团队合力。当然,领头雁更要经风雨有担当,定目标有方向。

全市87名公诉干警中,40岁以下为82.3%,有五年以上公诉工作经历的为18.6%。这些数字,王旭都进行过滚动搜集并分析。全市公诉部门,无论是结对论辩赛还是随机抽查庭审,她都精心组织、深入点评、全面指导,发现问题端倪及时反馈,发现优秀的公诉人予以鼓励。

2014年以来,全市公诉人出庭情况在检察内网滚动播出,王旭带队已随机抽查了11次庭审情况,每次都能针对每位公诉人不同的特点,予以详细点评,每次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她发现年轻的公诉人在办理常见案由时发表公诉意见有应付的现象,她在点评时就循循善诱:“公诉人为什么要加强法庭教育?为什么成年人犯罪也要深挖根源阐述社会危害性?什么是良医?良医就是对高血压病人不仅开药压氏达、厄贝沙坦,还要询问家族史、关照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我们要做的,就是司法‘良医’”。

她自己还兼做授课老师,回顾、梳理了1999年以来自己承办案件所有的起诉书和出庭札记,授课时总结了六类复杂案件的列表模式,以最直观的展示传授经验;同时列举了自己出庭经历里多个失败、尴尬的片段。那些教训在引来了善意笑声的同时,也让大家体会到她为了引领提醒年轻公诉人少走弯路的苦心。

她按照“递进式”培养模式打造优秀公诉人和一流公诉团队,制定了《年轻公诉人培养计划》等规范性文件11项;创新试点“典型案例剖析研讨会”、“在刑事办案中优先调处民事纠纷”做法相继被高检院、省院转发;组织了全市“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选送队员获评全省优秀公诉人,带队参加全市“三官一师”法治论辩赛获全市第二名,先后组织了年轻公诉人“结对论辩赛”、刑事审判监督“百日竞赛”等多项活动。近四年,市院公诉处在这只“领头雁”的带领下,荣立“三等功”并获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70余人次获各级表彰,已锻炼出五名部门负责人。“一定要学会弹钢琴”是王旭的口头禅,她说再忙也要团队协调管理好,再累也要兼顾办案工作和团队发展。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