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霸”字
2018-05-23 09:38:00  来源:检察日报

  我的读书笔记上,记着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敢将唾沫吐在生长在旧的道德和新的不道德里,借了新艺术的名而发挥其本来的旧的不道德的少年的脸上!”这话的批评对象21岁,当时的“少年”说的就是青年,犹如梁任公之《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并不指如今咱们观念中十四五岁的孩子。

  这句子挺长,有点儿拗口,表现了新文学大师鲁迅遣词造句的奇崛瑰玮。细读,其框架为“我敢将唾沫吐在……少年的脸上”。鲁迅显然气坏了,为什么?“少年”的定语说了——因为他“生长在旧的道德和新的不道德里”,又“借了新艺术的名而发挥其本来的旧的不道德”。

  我想借鲁迅句子里风刀霜剑般的“新”与“旧”的错杂配置,谈谈今之摩登青年与“霸”字的亲密关系。鲁迅和“少年”的具体冲突我不细述了。鲁迅先生当年几乎是文坛权威,口气有点儿牛,想吐他不待见之人,就吐了,不存在敢不敢的问题。鄙人乃当今一菜鸟(我倒喜欢这个新词)级小人物,断不敢斗胆拿唾沫去啐任何人。但我敢吐出对于“霸”字所含真义的憎恶,以及对于摩登青年崇拜和热衷于“霸气”的不满。

  试问:“霸”之真义,是不是属于鲁迅所指的坏道德、旧道德?再问:把几千年来的旧的“霸”,广泛移植于今,以取“顶尖、优异、胜利、勇敢、正气”等表现美好事物和高蹈品质的褒义词汇而代之,是不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从而诱惑芸芸众生入彀,纯然属于“新的不道德”?

  这个“新的不道德”的“霸”,是排除了某一事物的其他因素的。比如“学霸”,它干脆罔顾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中“德”“体”“美”这三项不可或缺的要求——作为一个选项符号,我这里用“它”而不用“他”——就没人造出“德霸”“体霸”“美霸”这些新词嘛。这便是当今社会和教育界“唯‘学霸’为大”思潮的真实写照。

  话语的胡乱移植,必带来思想的混乱。学而“霸”之,则前程远大,可成土豪巨富尽享荣华光耀祖宗——至于是不是有虔诚之心和强健的体魄为人民服务,学生和家长甚至学校和老师,似乎都可以不在乎。

  我孙女小学五年级就写出了非常好玩的中篇科幻小说,分10期连载于上海少儿杂志《略知一二》。她游泳得过少儿赛很多冠军,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我愿她自由快乐成长,但包括语文老师在内的很多师长却不喜欢她,只因她不够“学霸”又挺“另类”。

  咱们老宣扬高考“状元”,状元固然是一个美词之过时者,但可以赋予新义,即如“榜首”“第一名”,作为一种借喻,但喻无妨。岂料辉煌的“状元”对于求奇之人来说犹然难以过瘾,于是,“学霸”应运而生了。热衷于以夸张、变态词语表达某种寻常概念,在“现象学”上,即是人们的思想感情乃至幻想和憧憬的现实图景。这“学霸”,可不是什么比喻,它是一个高调、高慢、高烧而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的金标签!

  这霸那霸,一霸美名扬,霸如花香——它凭什么这么香?也许,它竟然借着链天接地的庞大互联网而广散成了“新艺术的名”。但这算不算如鲁迅言,“借了新艺术的名而发挥其本来的旧的不道德”呢?

  (王乾荣)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