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盛夏“水果”
2018-08-03 18:03:00  来源:检察日报

  小暑前后,舅奶家前面那个面积20来亩的水塘就“热闹”了起来。村里人叫它“大方塘”。

  热闹,首先是植物“热闹”起来。在满满当当的清澈柔波里,水草旺盛浓绿自不必说,荷叶、藕花、菱角、茭白、菖蒲各自在水中和浅滩唱起主角,它们挤挤挨挨,将水面分割成密不透风的一片又一片。藕花有红、白两种,红色偏粉,像少女的唇,白如凝脂,如婴孩的臂。

  热闹,其次是孩子们热闹起来。小暑前几天,学校放了暑假,孩子们顿时呼啦啦地满村奔走嬉戏。这大方塘边人气最高:男孩子钓龙虾、游泳打水仗,女孩子戴一朵荷叶帽,低语讨论着哪朵荷花更娇艳。

  我尤爱那些“水果”,譬如藕、莲蓬、菱角。这些都是真真切切水里结出来的果实啊,我疑心古人在创造“水果”这个词语时,真的是因为吃到了某一节藕某一枚菱角时生出灵感。

  小暑与大暑之间,荷花陆续开了。农人们知道,藕可以吃了。这时候的藕最是鲜嫩,苏北流传着一句俗语,“头茬韭、白花藕、刚娶的媳妇、黄瓜纽”,称之为“四大鲜”。

  白花藕,顾名思义,是要找那些白荷花下面长出来的藕。孩子们可以直接凫水过去,瞅准一朵白花,扎一个猛子下去,即可从淤泥里拽出一节嫩藕来。藕不粗,但真的是白净无瑕,没有斑点,也没有丝。顺手在塘里洗净,入口,多汁的甘甜在口腔里弥漫,入胃,也入心,比菜园子里的黄瓜、西红柿不知好吃多少倍。当然,男孩子拽出白花藕来,半是尝鲜,半是炫耀。岸上的女孩子纷纷喊着,给我一节,给我一节。她们早就听长辈们念叨过,女孩子家家,多吃白花藕,怎样都不丑。

  也不能只去表扬白荷花,那些红荷花会气红了脸的。汪曾祺先生的故乡高邮有“红花莲子白花藕”的说法,我的舅奶家距高邮不过200来公里,同属苏北地区。莲子在农历七月份左右最好吃,一般是大暑之后,一粒粒饱满地藏于青绿色的莲蓬里,每一粒都享受单间待遇。女孩子们喜欢采莲蓬,她们比男孩子更有耐心去剥开莲蓬,把一粒粒晶莹的莲子往嘴里送,让清芬的味道在舌尖久久萦绕。她们通常是坐在大木盆甚至是杀猪桶里,用手扒拉着水波,悠悠穿行于翠碧荷叶间,用她们藕一样的手摘下莲蓬,边行边吃。没吃完的莲蓬带回家里分给奶奶妈妈,也许父亲还会把那莲心留下来,用以泡茶,败火醒脑。我一直没有搞懂,为什么莲子那么清新甜美,而莲心却又是那么苦呢?或许,自然界的法则和生活的法则都是相同的,甘苦并存,乃得和谐。

  等到夏天再深一点,大方塘里就可以采菱了。菱盘是绿的,菱花是白的,菱果是红的,一丛丛,像村庄里的一户户人家。可以坐着杀猪桶去塘中央翻捡,也可以用自制的拖着长绳子的“八爪锚”将菱角勾拉到岸边。每一只菱盘下都悬挂着三五只菱角。指甲掐得动的,信手剥了就放在嘴里,多汁,鲜美,脆嫩,也耐嚼;掐不动的,就是老菱了,放在桶里,提回家去烀,用牙咬开,那菱肉变得又粉又香。那些采摘过的菱盘,要整理好重新放到塘里,过不了些时日,它们又会安安静静地长出新菱来。就这样,菱角可以一直吃到中秋。

  在我的感知里,吃藕,吃莲子,吃菱角,似乎都没有采摘它们时更欢乐有趣。男孩女孩,或光着身子,或穿红着绿,在夏天的纷繁颜色里,三三两两,在水中央,在岸滩上,采摘的采摘,加油的加油,烈日夏风里,那整塘的清香都要沸腾了,在整个村子里飘荡。

  暑假就在这些盛夏“水果”的交替登场中一日日少了。当早熟的茭白(苏北人通常唤作高瓜)已经能吃时,孩子们知道,秋天就要来了,他们又该背起书包上学了。在课堂上,他们对“半亩方塘一鉴开”“莲叶何田田”“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有了更形象直观的理解。

  他们觉得,以千年计算的遥远古诗,写的就是现在呀。

  他们还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池塘都应该叫“大方塘”,一到夏天,就馈赠这么多好吃养人的“水果”,池塘还不足够大方吗?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