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随着一声悦耳的微信提示音,正在散步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泗溪村村民从口袋里摸出手机,熟练地点开微信群,兴奋地互相谈论着:“快看,村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群,又发信息来了。”
“以前想知道村里在搞什么建设、村干部都在干些什么,要么自己跑到村里去问,要么戴上老花眼镜去村务公开栏看,非常不方便。现在好了,每天通过手机就可以知道外面的情况,比电视里的新闻还要及时……”
村情就要让村民知道,村务就要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余杭区一直在深化“三务”公开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并印发权利清单、义务清单和履职清单,开展村级民主监督公开日活动。村民在公开日上可就惠农扶贫政策、村级事务、财务支出发表意见建议,村(社区)干部要当场作出解释说明。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申请查阅原始凭证。
尽管村情公开日这种形式比原有的“三务”公开方式更进了一步,但由于村(居)务公开地点、公开范围以及工作时间冲突等因素,群众的知情、参与和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制约。有的不好意思向村里细问,有的嫌麻烦,村民心里还是有疙瘩。百丈镇纪委书记冯刚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村民更便捷地参与村务监督的新举措。
“能不能更方便些,把上面的政策、村集体收支情况通过手机发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干农活时就能了解。”有村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于是,从今年起,百丈镇在开展村级民主监督公开日活动基础上,组织各村(居)建立微信监督群,不论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申请入群,监督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指尖”时代,人人都成了监督员。微信监督群的建立使得监督载体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监督频率从定时优化为实时,监督方式从被动转化成互动,对于发现的村级集体事务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不良风气,村民都能以“随手拍”的方式,上传到微信群。
“给你们点赞,这个月在外面出差,对村上收支的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日前,一名出差在外的村民看到微信群里“2月份财务收支情况”,在群里给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点赞。
“村务监督微信群建立以后,村民关注的福利、政策都会在微信群进行公开,村民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村民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不用村民跑腿,主动回应村民需求、解答疑问。”百丈镇一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说,村(居)务监督随手拍,打通了服务群众、接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获得了普遍点赞,提升了群众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常乐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