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家国情怀
2018-08-27 10:00: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坐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沃土。作为传统文化圭臬和精髓的家国情怀,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胎记,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植于灵魂、潜滋于血脉、熔铸于骨髓的基因密码。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如黄钟大吕、似金声玉振,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血缘脐带。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厚土。源远流长、潜滋暗长、静水流深的家国情怀,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它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领土完整、和平幸福为核心,是几千年来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共同心理期盼和价值追求。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融合凝聚、抵御外侮、顽强奋进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精神史诗。尤其是外敌入侵时,那种空前高涨的民族精神,更是成为响彻寰宇的时代强音和砥柱中流的雄壮担当。

  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天下归心、四海归一;从孔子的“杀身成仁”,到孟子的“舍生取义”;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从建安风骨,到大唐气象;从戚继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代古圣先贤、仁人志士,无不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念,在存亡继绝的历史关头,挺身而出,取义成仁。

  血与火的淬炼,家国情怀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经世致用”的求实学风、“崇实黜虚”的实证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标杆、“家国一体”的处世理念、“内圣外王”的治世思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凡此种种,无不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原动力。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情怀是精神的体现。高尚的情怀,催生高尚的壮举。从苦难辉煌到浴血荣光,从贫弱挨打到繁荣富强,一代代饱含家国情怀的中国脊梁,都积极回应着最宏大最重要的时代关切,在推动民族兴盛、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英雄人物,无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担当,胸怀家国、心系天下,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矗立起一道道民族精神的丰碑。

  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唱响了中华儿女凛然的气节和崇高的操守。特别在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诞生了不朽的精神。这些融入精神图谱的红色基因,就是家国情怀的时代化、具象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正是有了无数的民族脊梁,中国才没有如有些人所预言的那样崩溃,而是在披荆斩棘中,筚路蓝缕、抢关夺隘,一步步走了过来。

  历史的地平线是奋进者标定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家国情怀始终是民族进步的推进器。家国情怀,是全民族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干出来的,要开动脑筋一起干,更要全体中国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代代优秀的中国人以执着的理想追求和热血实践,接力般铸就时代的精神内核,汇聚起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更多的时代精英和优秀人才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奉献精神,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同向而行。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文化塑魂、精神聚魄,实干兴邦、勠力强国。唯有文化自信的心灵,才会凝聚成无坚不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唯有精神屹立的民族,才会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唯有具备核心价值的社会,才会激扬恢弘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象。(季忠义)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