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丢失在校园的情思
2019-02-22 11:27:00  来源:检察日报

  因为搬迁,我家搬到了北京南城,然而不经意间却几次路过位于西城的三十九中的西校门。这个校门是我所不熟悉的,但那“北京第三十九中学”的校牌,却醒目地映入我的眼帘,使我的心慌乱起来,也温暖起来,因为我一下子意识到,我与这所学校仍有扯不断的思绪,又好像我的一个什么东西丢在这所学校里了,是什么呢?一时又说不大清晰。

  我是在上世纪“文革”之前到三十九中读书的,也是在三十九中慢慢懂事,慢慢成长起来的。那时,三十九中的校门是现在西什库天主教堂的大门,说不上气派,但与其他学校很是不同。进得校门,你就会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座恢弘的天主教大教堂,而这有着四个尖顶的哥特式大教堂,使习惯北京四合院平房格局的我,一下子有种耳目一新之感。又听老辈人说,这西什库教堂在闹义和团时,被“长毛”们围攻了两个月也没有被攻下,倒是“庚子”以后,清廷不得不拨银子重修了教堂及一大片教堂的附属建筑。民国后,先是在教堂附属建筑群中成立了光华女中,后又成立了耕莘中学,而这两所教会学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由北京市政府接管,正式组建成了北京第三十九中学。

  想不到,三十九中竟有这样悠久的历史!而这历史,竟与我们正在学习的近现代史密切相关,与这高大的在北京从未见过的哥特式建筑有关。我的心中一下涌起了自豪感。

  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节,我们这群从不同小学考入的40几个男生,组成了清一色的男生班。那时虽是男女生合校,但却男女生不同班,教室设在那一大片教堂的附属建筑群里,每一间教室前都有用小树丛围起的花园。每逢春季,整个校园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我曾徜徉于这大片青砖砌成有回廊的建筑群中,逐一“参观”每一年级的教室,以及实验室、电化室、图书馆,还小心翼翼地登上图书馆的二层楼,偷偷看了看学校里专为初三(6)班十几个模样清秀美丽的女孩设的女生宿舍,懵懵懂懂地满足了我那萌发出的对俊美女孩不可言说的爱意。也因爱屋及乌,多方打听,才知她们是一群骄傲的干部子弟,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干部子弟”这个名词,也才有了少年时的一丝“愁滋味”。

  不仅是我,我发现班里绝大多数男生,都喜欢看到她们。每当下课后,我们便蜂拥而出,目光齐刷刷地甩向女生们聚集的教室,看她们怎样地课间休息,怎样地交谈,怎样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地走过来,又走过去。那时,我们学生的穿着是不甚讲究的,许多同学的衣服都还打着补丁,却洗得很干净。但那些女孩们的穿着就与众不同了。她们大都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军装,那种英气逼人的飒爽,让我们这群向往军营生活的小男生们爱慕不已。这样,我就特别盼望着“十一”国庆节的到来,因为这帮女孩不知从哪学来的“剑舞”和“扇舞”,学校就总是组织她们参加“十一”天安门广场晚会的演出,也就组织我们这帮男生围圈助阵。只有在“十一”的晚上,我才能近距离地默默饱览我心仪的美丽女孩们的一颦一笑。她们手持宝剑在剑光中的俏丽,她们舞动彩扇在韵律中的婀娜,我们都看呆了,以致表演结束时都忘记了鼓掌,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我们才痴痴地望着她们,高兴得把手掌都拍疼了。也就只有在这时,我和我的男生们,和这帮高傲的女生们,在天安门广场扩音器输出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面对面,手拉手,跳起了集体舞。但就是这礼貌的集体舞,也足以让我和我的男生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而且这种激动的心情,一直要延续好几天才能平静下来。

  就是在这段日子里,我隐约产生了人类男女之间的美好情感,但时至毕业,我都没有机会,更没有胆量,向心仪的女孩表白和倾吐。

  离开三十九中已经近五十年了,当年的少男少女已经成为爷爷奶奶,但我时常忆起那时邂逅的男女同学,以及我丢失在校园里的朦胧的美好情感。经年日久,时代的沧桑早已刻上脸庞,而今也许我们面对面,谁也不会认出谁来。然而那伴着花香四溢的温馨校园,回响着欢声笑语的教室前的走廊和操场的跑道,充满青春活力的俊逸身影,却几回回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