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谐音的滥用
2019-06-03 09:24:00  来源:检察日报

  “坐霸街头”“天天要饭”“饭醉团伙”……近日,一批位于江西省的“问题店名”“奇葩店名”被禁止使用。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核查纠正不规范市场主体名称的通知》,对全省不规范的市场主体名称进行排查核查,对违反公序良俗的名称,应当按照名称登记管理有关规定责令限期办理名称变更。

  这不是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次向“奇葩店名”“挑刺”。如果关注这类新闻就会发现,上海、杭州、内蒙古等地都曾掀起类似大行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全面查处“叫了个鸡”炸鸡连锁店。

  一些“奇葩店名”让人不得不佩服老板的想象力,比如“御膳房”或是想让顾客有种当皇帝皇后的感觉,也想让人觉得其菜品高大上;而“魔瘦蒸霸”是不是想让人觉得它跟“魔兽争霸”是兄弟呢?这些店名虽不正经,但也无伤大雅。

  而有一些“奇葩”店名,就不是不正经那么简单了。有的滥用谐音字、肆意篡改成语。服装店叫“百衣百顺”,餐馆叫“恰到好厨”,肉铺叫“谈骨论斤”,披萨店叫“芝根芝底”,理发店叫“丝情发艺”……以这些“山寨”成语作店名,长时间在公共场合悬挂,势必误导我们曲解成语本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语言的纯洁性,给词语学习与使用造成一定混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些输入法的“与时俱进”,你明明在手机上要输入的是“犯罪团伙”,结果成了“饭醉团伙”。

  语言的应用当然会有创新,但这不包括使用低俗词语,或与低俗词语谐音,传播有悖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德的信息,比如“叫了个鸡”“搞了只鸭”这类店名就容不得人们不浮想联翩。“饭卖人口”“饭醉团伙”“坐霸街头”等店名则充满了调侃法律、为一些不法行为张目的味道。像“坐霸街头”中的“坐霸”,是一句南昌俚语,意思是街头老大,“坐霸街头”难道是要组织黑社会不成?“麻辣隔壁”则是不堪入目入耳的脏话了。

  商家取“奇葩”店名是要追求过目难忘、声名远播之效。然而别忘了,店名是街头公共文化。《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个体工商户名称不得含有“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不尊重民族、宗教习俗的”内容和文字。悬挂店名也是广告行为,《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不良文化内容;广告用语用字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消除“奇葩”店名,各地相关部门对当地店名进行排查,对违反公序良俗的名称责令限期变更,显然是必要的,更应在店名登记时严格把关,以防“奇葩”店名流向市场。相关人员或许要说,对一些争议店名,自己也拿捏不准。因此,有必要尽快进一步完善名称登记系统的禁限用规则,在登记业务系统中对名称查重等环节增加相关禁限用词的校验,过滤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名称用词。

  “奇葩”店名这里消灭一批,那里又冒出一伙,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还与商家不用为任性取名担责相关。发现“奇葩”店名,相关部门虽有权纠正,却无权处罚,因为《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没具体规定商家违规使用店名的相应法律责任。只有让使用“奇葩”店名的商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他们才不会认为“奇葩”店名仅是营销噱头,从而倒逼他们提升法律意识。

  编辑:边圆圆